确诊禽病,解剖死禽更安全有效
哎呀,咱们养鸡养鸭的,最怕的就是禽病了。这不,一到流行期,死亡率高的病就一个接一个地来,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瘟,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真是让人操碎了心。不过,说起解剖死禽嘛,这可是个技术活,做好了,既能早点找到病因,又能让咱们的家禽早日康复。
解剖死禽的重要性
在禽病流行期或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比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些,还有那些伤亡率高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如果每天连续出现病禽死亡,那死亡的家禽病变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一般来说,解剖2~3只以上的病死禽,再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能初步判断出病因了。
但要注意哦,近几年几种病在同一禽群中混合感染的情况很普遍,对于死亡率高的禽群,一定要尽量多解剖几只死亡的家禽,这样才能把所有混合感染性的疾病都检查出来,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让家禽尽快康复。
解剖活禽的误区
有些技术人员、养殖户认为解剖活禽更有代表性,其实这是个误区。疾病的发生、发展到死亡,是一个由轻到重、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现在搞兽医临床诊治疾病,基本上是靠肉眼来观察、识别,而不是通过化验室提供多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
如果家禽在病毒、细菌感染的初期或中期各内脏器官仅表现出轻微的病变,或根本就没有特征性明显的病变,就很难确诊。而放着死亡的家禽不看,就会贻误时机,让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正确解剖死禽
如果偶尔死亡1~2只,可能死亡的是瘦弱的渣滓禽,没有代表性。如果连续出现死亡,死亡的家禽就最有代表性,是给我们敲警钟,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在家禽连续出现死亡的情况下,请高抬贵手,刀下留下活的病情不太严重的家禽。
在夏季,死亡的家禽最好能够当天进行剖检。如果当天不能进行剖检的,要进行冷藏或冷冻,以防腐败变质不利于进行正确的诊断。
案例分析
记得有一次,我们养殖场连续出现死亡,解剖了几只死禽,发现是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及时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家禽的死亡率才得到了控制。所以,解剖死禽真的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在禽病流行期或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时,解剖死禽是判断病因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让家禽早日康复。
最后,提醒大家,在解剖死禽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让我们的养殖事业更加顺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