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雏鸡盲肠肝炎防治策略研究
一、发病情况与症状
说起这肉雏鸡盲肠肝炎,那可真是让人头疼。2012年的五月底,咱们镇上的养鸡专业户李某,养了一批草三黄肉鸡,圈养着,喂的是配合饲料,还供应青料,长得挺好的。结果到了34天大,这些小家伙就开始陆续出现病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往生了。41天的时候,死亡率达到了30%!病鸡们一个个瘦巴巴的,食欲不振,精神头也不行,羽毛乱糟糟的,翅膀都垂下来了,还爱睡觉。拉的粪便要么是淡黄色,要么是淡绿色,稀稀拉拉的,严重的还会拉出带血的粪便。
二、病理剖检
后来我们把25只病鸡解剖了一下,发现它们的盲肠和肝脏都有问题。盲肠这玩意儿,两边都有典型的病变。病程短的,盲肠黏膜出血发炎,溃疡,里面还积了一些棕红色的液体。病程长的,盲肠变粗了,肠壁厚厚的,里面像是惜肠一样,有的还发生了干酪化,盲肠表面呈同心圆层状,中间是黑色的凝血块,外面包着白色或黄绿色的坏死物。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表面有米粒到玉米粒大小的坏死灶,中心是下陷的溃疡区,周围是黄色或黄绿色的环形区,这些坏死灶有的散在,有的遍布整个肝脏表面。
三、实验室检查
我们把病鸡的新鲜病灶刮下来,加40℃的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液压片,用暗视野镜检。在镜检之前,我们还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持适宜的温度,让虫子们活跃起来。结果发现,有一些呈圆形,外面包着一层透明膜,大小约8~12微米,像钟摆一样活泼的组织滴虫体。
此外,在解剖病鸡的过程中,我们在盲肠尖部和突腺胃乳头突起处发现了大量白色、约7~15毫米的异刺线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盲肠虫。
四、治疗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我们综合诊断为雏鸡组织滴虫病。于是,我们用甲硝唑进行治疗,每公斤饲料拌0.1克甲硝唑7~8片,连续使用4~5天。用药后,鸡群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在服药期间,我们还给全群投服了复B糖粉,每天做好圈舍清扫、消毒,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五、讨论与体会
雏鸡盲肠肝炎多发于4~5周龄的雏鸡,夏天尤其多发。我们用甲硝唑治疗,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这说明甲硝唑仍然是当前防治雏鸡盲肠肝炎的首选药物。
本病的传播与蚯蚓和异刺线虫有关。治疗方法除了针对组织滴虫外,还要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我们可以用甲硝唑加旋左旋咪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