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炎肌胃糜烂综合症:防控关键在源头管理
哎哟,最近咱们养殖户们可真是头疼啊,东北、河南、山东这些地方,鸡子们得了个怪病,采食量低,长得慢,还瘦得跟小鸡似的,这可咋整啊?据说这是传染性腺胃炎,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慌。其实啊,这病在咱们这叫腺胃性传支,病死率能达到30%~50%,病程还长,死淘率高,得赶紧重视起来!
一、流行特点:
1. 这病可不管你是啥品种的鸡,蛋鸡、肉鸡都可能会得,尤其是肉雏鸡和蛋雏鸡、青年鸡,还有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每年8月底到11月份,也就是立秋后,这病就特别爱闹腾。
2.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病的踪迹,发病率也不一样,有的地方7%,有的地方28%,死亡率更是高达30%~50%。最早发病的也就是5~7天,7~15天症状最明显,25天以后发病率就明显下降了,产蛋鸡也会得,病程10~15天,严重的能到35天,发病后5~8天就是死亡高峰。
3. 这病主要是通过垂直传播或者污染的疫苗传播的,要是饲养管理得当,没发病诱因,鸡子们可能就没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但一旦有诱因或者应激,鸡子们就表现出腺胃炎的症状了。
4. 这病是个综合症,病因可复杂了。
二、引起腺胃炎及肌胃糜烂的原因:
1. 非传染性因素:
饲料营养不均衡、硫酸铜过量、氨基酸不平衡、生物胺、缺乏纤维、禁食、断水,这些都能导致这病;
饲养密度大、湿度大、通风不良、温度控制不好,这些也是诱因;
霉菌毒素,比如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能腐蚀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
2. 传染性因素:
垂直传播的未知病原或者被特殊病原污染的马立克氏病疫苗;
上皮细胞的腺病毒包涵体、呼肠孤病毒感染;
厌氧菌,比如梭状芽孢杆菌;
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
不明原因的眼炎,比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细菌、维生素A缺乏、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
三、腺胃炎及肌胃糜烂的临床症状:
1. 发病初期,鸡子们兴奋狂奔,采食量下降,还喜欢在网上找鸡粪吃;
2. 然后病鸡就表现为呆立、缩颈、精神不振,采食量只有正常食量的1/2-1/3,生长迟缓或停滞,大群整齐度差,大小差别很大;
3. 羽毛松乱,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触摸发凉;
4. 大群粪便细软呈条状,鸡体消瘦,腹泻,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粪中有时出现液;
5. 发病速度很快,三天就能发展到大群的80%以上,重症者昏迷,直至衰竭死亡。
四、病理变化:
1. 肠道肿胀,内容物呈黑褐色水样,十二指肠、盲肠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肝脏、心脏肿大,质地柔软,有的病死鸡出现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2. 腺胃壁肿胀呈梭状或者说呈橄榄样,严重的呈球状,腺体呈不规则突出、变形,轻轻施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腺胃乳头水肿呈坚硬样,用剪刀平刮有锯齿状的阻力、局部呈白色胶样化,严重者角质膜溃疡、肌胃内膜出血;
3. 肌胃内径变粗,长度缩短,呈葫芦嘴或大蒜头状,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斑,和腺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肌肉壁肿胀,切开时肌肉壁增厚更加明显、肌胃角质膜为黑绿色或黑色,外观呈树皮样,上有糜烂区和溃疡灶,角质层不易剥离;
4. 病鸡呈现消瘦,肌肉苍白,胸腺、法氏囊萎缩,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胆囊扩张为暗绿色,胆汁外溢;
5. 临床中腺胃炎常并发其他症状,如肝肾综合征、法氏囊损伤,甚至球虫感染等。如果错过治疗时机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
五、防治:
1. 防治垂直传播的疾病,免疫抑制病;
2. 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
3. 以病毒魏氏梭菌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