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肉鸡腺胃炎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作者:叶孟海 许正金 游莉英 俞炳芳
前言:近年来,南方地区的肉鸡腺胃炎问题逐渐凸显,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种疾病以鸡只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粪便过料等外观症状为特点,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从2010年开始,南方地区陆续出现此类疾病,发病率在10%-30%,若不及时发现,死亡率可达80%以上。本文将对南方肉鸡腺胃炎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一、发病情况
1. 品种
白羽肉鸡、快大黄鸡、蛋鸡为主要发病品种,优质黄鸡发病不明显。
2. 发病日龄
以白羽肉鸡为例,最早发现于7日龄,大部分在21~35日龄发生。
3. 发病季节
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份,10份后明显减少。
4. 管理因素
高温高湿、温差变化大、通风不良、密度大的鸡群发病率高,尤其是高温季节,简易鸡舍发病率高。
5. 外观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敏感兴奋,采食量下降,地面平养的鸡会在地上找鸡粪、垫料吃;病鸡表现为呆立、缩颈、精神不振,采食量急剧下降,鸡只生长缓慢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差;鸡体消瘦,羽毛松乱,鸡冠、腿脚皮肤苍白;粪便细软,含水率高,部分腹泻,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发病速度很快,若不及时发现治疗,3~5天就能发展到大群的80%以上。
6. 解剖症状
病鸡腺胃肿大如球状,切开腺胃出现明显外翻、增厚水肿,腺胃乳头不清晰,表面覆盖白色或褐色分泌物;肌胃呈黄褐色,鸡内金呈烧伤状、变薄,严重的出现穿孔现象;嗉囔内出现大量的白色豆渣样覆盖物;十二指肠水肿、出血,肠道内容物呈桔红色。
二、分析与探讨
1. 病原
这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疾病,可能存在腺胃型传支、网状内皮增生、REO病毒、霉菌毒素等混合感染。
2. 发病条件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若鸡舍做不到有效的防暑降温,腺胃炎发病率高;高能饲料的应激,进一步影响采食量。
3. 发病机理
夏季热应激导致采食量降低,胃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引起腺胃发炎、肌胃损伤甚至穿孔,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有害菌繁殖加快,免疫机能下降。
4. 探讨
鸡腺胃炎应与发病条件有密切关系,若没有相应的发病条件,即使带有某些病原也不一定发病,可归纳为条件性消化系统紊乱疾病。
三、防控措施
1. 鸡舍环境和饲养管理
改变简易鸡舍为环境控制鸡舍,夏季高温季节降低饲养密度,重点做好中大鸡的防暑降温工作,鸡舍温度控制在摄氏30度以内,风速在2~2.5米/秒。
2. 饲料配方调整
中大鸡饲料适当降低代谢能,提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增加多维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含量,增加酶制剂用量。
3. 治疗和调理
以治标为主,发病前中期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消除炎症、清热解毒为主;发病后期以补充消化液为主,配合健胃消食中药治疗。肠道以治疗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为主,定期补充有机酸和益生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