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鸡新城疫流行迅速,防控关键在早期

新城疫资料

鸡新城疫流行迅速,防控关键在早期

  最近啊,咱们吉林这边的鸡场可真是不太平,非典型新城疫这个病,就像野火春风,到处蔓延。发病的鸡大多是30到38天大的,吃食量不增反减,每天还有0.3%的死亡率,咳嗽、呼吸道症状倒不明显,粪便还正常,看起来大群挺精神的,可就是有鸡瘸腿瘫痪,解剖后发现肠道淋巴滤泡肿胀出血,其他器官倒没问题。按照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方案,这个病倒能控制住。   咱们调查了一下,这些发病鸡场的免疫程序,7天打新支点眼,14天法氏囊饮水,20天左右新城疫四系或克隆30两倍量饮水,还有的养殖户还打了新城疫的灭活苗。按说这免疫程序还算合理,可还是发病了,这让不少养殖户和同行都挺困惑的。   现在的毒株可不一样了,传统的疫苗对现在的毒株防治效果不理想。最近几年流行的是基因7型的新城疫,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鸡新城疫流行毒株都属于7型病毒。   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7型新城疫的特点:   1. 一年四季都能发病,尤其在春初、秋冬季节转换的时候最容易流行。这个病和流感不一样,只要一批鸡发病,下一批鸡也容易跟着发病,季节性很强。   2. 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区域,几乎所有的鸡场都会受到影响。个别免疫基础好的鸡场可能只是短暂发病,损失不大。   3. 鸡对新城疫的易感性最高,蛋鸡、父母代种鸡发病率更高。肉种鸡的垂直传播,让苗鸡到家都处于隐性感染的亚健康状态。   4. 常用的L系疫苗(Lasota)就算产生了高抗体,也不能阻止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高抗体只能降低发病率。   新城疫多发和生物安全体系有很大关系。生物安全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那生物安全包括哪些方面呢?   1. 鸡场规划不科学,很多养殖村、养殖小区,鸡场距离很近,交叉感染现象非常严重,很难做好隔离消毒。这种地方是新城疫的高发区域。   2. 消毒工作,随着疾病高发,消毒工作越来越重要。养户对消毒液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高浓度、高含量的进口消毒液逐渐被大家接受。   3. 当前的疫苗免疫不能提供“消除性免疫”。所谓的消除性免疫就是可以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新城疫疫苗只能减少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能阻止野毒的感染,更不能消灭已经存在的病毒。强毒一旦入侵鸡群,便可在群内传播,长期感染,这是导致环境污染和新城疫控制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当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发病,发生过新城疫的鸡群带毒率和排毒率高,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的鸡群仅仅降低了带毒率和排毒率,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新城疫,除了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防控,阻止新城疫强毒的入侵,减少和消灭鸡群中的强毒,最终达到控制新城疫的目的。   还有一点大家不能忽略,那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比如鸡群感染法氏囊、传染性贫血、马立克等免疫抑制病,还有饲料里的霉菌毒素,感染球虫、腺肌胃炎等营养不良都会导致免疫缺陷,特别是免疫中等偏强的法氏囊苗危害最大。建议大家7天注射新法灭火苗或者新流法,14天的法氏囊可以不做。免疫缺陷的鸡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不产生抗体或产生较低,因此成为发生新城疫的原因之一。   给大家说一下判断新城疫发病的依据,从剖检病变看,主要观察五个点:   1. 腺胃乳头出血;   2.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或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3. 十二直肠后段向前2~3cm处;   4. 空肠与盲肠末端对应处往下3公分,卵黄蒂后2~3cm处淋巴滤泡出血;   5. 盲肠扁桃体出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