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鸡群免疫需关注疫苗选择、接种时机、防疫措施等关键环节
哎呀,咱们畜牧养殖这行当,养鸡可是大头啊!可别小看了鸡群的免疫力,那可是咱们养殖户的心头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鸡群免疫的那些事儿,重点关注疫苗选择、接种时机、防疫措施等关键环节。
一、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先说说疫苗吧。这疫苗可不能乱放,得好好保存和运输。灭活苗接种后没有繁殖过程,所以必需有抗原量作保证,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存和运输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甚至失效。湿苗应低温冷冻保存,不同疫苗应根据产品保存说明保存在特定温度环境中。比如,进口弱毒冻干苗应保存于2℃~8℃的环境下,国产弱毒苗一般保存在零下15℃环境,部分国产弱毒苗也保存在4℃-8℃环境。马立克氏病毒结合疫苗应在液氮中保存,灭活疫苗应贮存于2℃~8℃,严防冻结,否则会破乳或出现凝集块,影响免疫效果。
二、免疫途径
疫苗的免疫接种途径有多种,包括滴鼻、点眼、刺种、注射、饮水和气雾等。根据当地疫情选择所需要接种的疫苗,再根据疫苗的类型、毒株及自然感染途径来选择疫苗免疫的接种途径。比如,滴鼻和点眼免疫效果较好,仅用于接种弱毒疫苗,疫苗毒可直接刺激眼底哈氏腺和结膜下弥散淋巴组织,还可刺激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体等。饮水免疫是比较简单的免疫方法,适用于大型鸡群,但其免疫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初次免疫。
三、疫苗使用剂量
疫苗使用剂量也是个技术活。在一定限度内,家禽体内主动免疫抗体的产量是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抗原过多超过一定限度时,抗体的形成而受到抑制,即出现“免疫麻痹”的现象。有的鸡场隔几天就接种一次疫苗,扰乱了鸡群正常的生理机能,非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使之不断受到应激,降低了鸡群的免疫力。过大剂量的接种会诱发该病,就活疫苗本身而言,尽管是弱毒性的,但是毕竟是有毒力的产品。严重超剂量使用时会使其有效毒性达到野毒的毒性。
四、免疫时注意事项
大部分化学药品接触疫苗后,会对疫苗内的抗原物质有杀灭作用,从而影响疫苗的效力或使疫苗失去效果。不要给鸡群在同一部位同时注射疫苗和药品,更不能将化学药品和疫苗混合等。一般情况下:应用细菌类活疫苗的前24小时和后48小时内禁止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病毒类活疫苗时也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此外,免疫期间禁止使用对动物免疫器官有损伤的药物。
注意保护鸡群接种的空白期。NDI系免疫后约72小时即具有保护力,NDII系、Iv系疫苗注射后需要7~8天才具有保护力,ND灭活苗注射后10天~15天才产生保护力。这期间应科学调补营养,供给鸡群营养全面的曰粮,免疫接种前后添喂vA、vE、vc和蛋氨酸等有利于促进抗体产生,提高免疫效果。
在进行免疫结束后还应评估与分析疫苗的免疫效果。疫苗是目前防止疫病暴发的重要手段,但不代表接种疫苗后就不会发生疫情。疫苗的免疫应答是一种生物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鸡群疾病发生的关键还是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机体“正气”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