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禽沙门氏菌病,俗称“禽伤寒”

  一、鸡伤寒

禽沙门氏菌病,俗称“禽伤寒”

  说起鸡伤寒,咱们农民伯伯都知道,这可是鸡圈里的“大魔王”。它就是那些小鸡崽子最怕的禽伤寒沙门氏菌搞的鬼。这病主要找上1到5个月大的小鸡,尤其是2到4个月大的,那简直就像中了邪一样。得病的小鸡,肝和脾会变大,颜色也变得古怪,拉出来的屎都是黄绿稀的。

  流行特点

  这病主要在鸡群里闹腾,尤其是3周到6个月大的中鸡和成年鸡。它就像个顽皮的小鬼,四处乱窜,散发性地传染。病源就是那些病鸡和带菌的鸡,它们就像病毒传播者,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嘴巴、眼睛,甚至是通过蛋传播。

  临床表现

禽沙门氏菌病,俗称“禽伤寒”

  得病的小鸡就像被施了咒,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全无,喝水却越来越多。它们羽毛凌乱,离群索居,鸡冠和肉髯苍白,肚子还会皱缩。最让人心疼的是,它们拉的屎都是淡黄或绿色的稀屎,把肛门周围的羽毛都弄脏了。

  病理剖检

  最急性的病例,小鸡看起来可能没什么变化。但急性病例,肝、脾、肾都会肿大,发红,表面还可能出现灰白色的坏死点。时间长了,肝脏会变成淡绿棕色或古铜色,质地变得脆弱。心脏上也可能出现灰白色的小坏死点,还有心包炎。至于蛋鸡,卵巢和卵泡会充血、出血、变性,甚至引发卵黄性腹膜炎。火鸡的肠道溃疡和出血性肠炎更是明显。

  防治

  预防这病,咱们得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种鸡要净化,及时淘汰那些带菌的鸡,建立无病种鸡群。种蛋和孵化场也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饲料要营养全价,提高鸡体的抵抗力。治疗方面,得用各种抗生素,交替使用,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还得调节肝、肾功能,降低死亡率。

  二、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头大。它是由那些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的带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这病各种家禽都容易中招,连人都能感染,鸡和火鸡最常见,尤其是那些2周龄以内的鸡崽子。

  这病的传播途径也很多,比如蛋传播、消化道、呼吸道,甚至皮肤创伤。症状和鸡白痢、禽伤寒差不多,最急性病例的小鸡可能看不到明显病变。

禽沙门氏菌病,俗称“禽伤寒”

  病理变化方面,最常见的就是消瘦、脱水、卵黄凝固,肝、脾、肾肿大、充血、出血,心包炎,还有粘连。小肠会发炎,关节炎,产蛋鸡的输卵管会出现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卵巢也会有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常常会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

  防治方法跟鸡白痢和鸡伤寒差不多,咱们得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体的抵抗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