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蛋鸡生产定律:优化投入结构

大家都知道,养鸡这行当,就像是给鸡算账,咱们得从鸡嘴开始算起。咱们总是想着怎么少花钱多办事,在饲料这事儿上,就更是精打细算。但你们想过没?咱们是不是也该换个思路,从让鸡多下蛋、发挥鸡的潜力,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去想想,这投入结构该怎么优化?毕竟,能省多少钱不重要,能赚多少钱才是关键。

蛋鸡生产定律:优化投入结构

一、蛋鸡养殖,俩阶段得下血本

在蛋鸡养殖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是绝对不能省钱的。

第一个阶段是进雏到大约70天左右,这时候鸡的胫骨长度和体重都要达标。第二个阶段是从初产到30周龄左右。

想要让蛋鸡产蛋能力强,后备母鸡的体重就得最大化,也就是说,18周的时候,体重达标或者超过标准的鸡,将来才是高产的蛋鸡。

为了确保后备母鸡生长良好,就必须在35天的时候体重达标;在70天左右胫骨长度也要达标,同时达到相应日龄的体重标准——这就是“双达标”。

大家都知道“35天定终生”,但这其中的意义你们可能并不清楚:35天体重越大,免疫器官发育得越完善,特异性免疫应答好、抗体水平高、终生死淘率低;35天体重与蛋鸡终生产蛋量呈正相关,体重越大,品种遗传性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就越大;35天体重与开产体重达标高度相关。

要想35日龄体重达标,除了按照标准化养殖技术精心管理以外,营养非常重要。

由于育种向小型化发展,雏鸡对营养的要求更高,出现了“高水平营养需要与本身消化能力不完善”的矛盾。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饲料加工、选料方式,为育雏早期提供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又有利于消化利用的优质全价饲料。这样的饲料价格自然要高,但为了鸡群健康、体重达标,将来能发挥卓越的生产力,我们必须坚决投入!

现在养鸡不仅要重视体重,还要重视体高,也就是关注整体发育的“体格”状态。为此育种公司要求从4周开始测量雏鸡胫骨长度,确保体重与体高同步发展,以形成良好的骨架,健壮的肌肉。也因此不少规模化养鸡场常常把育雏时间延长,把胫骨长度达到86毫米以上,体重达到相应日龄的“双达标”作为育雏结束的标准,这样有效延长了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饲料使用时间,为后备母鸡开产前体重达标、超标奠定了基础。

以褐羽蛋鸡为例:后备母鸡达到18周标准体重一般采食全价饲料在6.5公斤左右,这决定了你是挣钱还是赔钱,投入越靠前,效益会越好,这是蛋鸡养殖上铁的定律。

二、蛋鸡在青年期、产蛋期要科学谋划、合理投入

由于青年期的养殖目标不明确,经济效益难以看出,人们普遍对青年鸡的关注不够,表现为以价格作为饲料的第一选择、盲目添加麸皮、使用蛋鸡饲料饲喂青年鸡等。

青年鸡是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青年鸡体重不能适时达标,开产推迟、一生产蛋性能低下、鸡的死淘率增加。

在预混料等选择上最好选择优质青年鸡饲料或雏鸡预混料,而绝不是选择与饲养目标不一致的蛋鸡预混料。

选择低劣全价、浓缩饲料会因为能量低鸡采食量过大,造成肠管的过分发育,造成开产时的采食量高浪费饲料。粗蛋白添加要合理,既不能过高造成鸡早熟,也不能过低,造成性成熟后体不成熟。麸皮添加也要合理,一般在10%左右。

对于产蛋期国家标准是最低营养需要,要想保持卓越产蛋性能、良好的抗病力,蛋鸡产蛋期营养就要比标准高很多。

另外也要关注VA、VE、生物素含量;要根据不同阶段、季节采食量变化合理调配大配方,满足褐羽鸡17.5~18.5克粗蛋白/天/只,310~315大卡能量/天/只的,430~450毫克蛋氨酸/天/只的摄入,特别是夏季的营养调配必须重视。

蛋鸡生产定律:优化投入结构

从节省角度减少必要投入,看似省钱而实际不赚钱;从产出的角度增加合理投入,看似多花钱却赚到了更多的钱——这就是蛋鸡生产的定律。

蛋鸡生产定律:优化投入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