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优化育雏环境、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是提升畜牧养殖雏鸡成活率的核心控制点

一、考察种群,优选种苗

优化育雏环境、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是提升畜牧养殖雏鸡成活率的核心控制点

在咱们畜牧养殖这个行业,要想养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鸡,鸡苗质量可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怎么挑选优质种苗呢?你得对种鸡场来个彻底的考察,看看它们的供种能力、孵化能力、技术力量,还有饲养条件,种鸡群的日龄等等。实地去鸡舍看看种鸡群的精神状态,产蛋率,还得现场采血化验,看看有没有什么垂直传播的疾病。雏鸡一到场,还得有一套严格的验收标准,包括初生重、均匀度,鸡群的精神状况,还有ND、AI母源抗体水平,ALV_J、REV、IBV、MGR、IBD阳性率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等等。

二、全进全出,彻底消毒

育雏场必须做到全进全出,哪怕不能做到同一目龄的全进全出,也要尽量做到一个大批次的全进全出。鸡群全部转出后,先把鸡舍冲洗干净,然后用不同的消毒药消毒3~4次。等所有鸡舍都冲洗消毒完之后,统一熏蒸消毒。熏蒸之前,鸡舍所用的工具也要清洗干净并消毒后放入鸡舍一起熏蒸。熏蒸48小时后通风,并在鸡舍内采样检测消毒效果,如果细菌含量超标,得重新消毒,直到消毒合格。场区也要彻底清理消毒,场区内的杂草、垃圾、鸡毛、鸡粪要彻底清理干净,用2%的火碱水喷洒消毒。

优化育雏环境、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是提升畜牧养殖雏鸡成活率的核心控制点

三、严格控制育雏环境

1. 温度控制

初生雏的体温为39.14~39.62℃,比成鸡低1.96℃。育雏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温度与雏鸡体温调节、运动、生长发育、抗病力、采食和饲料利用率等均有密切关系。雏鸡1~3日龄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因此要将鸡群所在区域温度控制在35~37℃内。4-7日龄可以将温度下调到33~35℃,以后每周下调2~3℃,直到室温为止。

2. 湿度控制

湿度对雏鸡的影响是与温度结合共同起作用的,在环境温度适宜时,湿度对机体的热调节机能没有大的影响,因而对生产性能影响也不大。只有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有影响,高温高湿影响最大。湿度过低,舍内尘埃飞扬,刺激雏鸡呼吸道粘膜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增加。 雏鸡对湿度的耐受范围比对温度耐受范围大。但初生雏鸡1周龄内的要求很重要,尤其1~3日龄,如果采用热风保温,空气干燥,必须采用人工增湿措施才能满足生理需要。1~3日龄舍内相对湿度约为70%,4~7日龄为65~70%,以后维持在55%~60%,不低于45%。

3. 光照控制

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进雏前3天,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递减1小时,直到恒定光照8或10小时。前期光照强度越大越好,最好能够控制在30LuX,后期要控制在5~10Lux。

4. 通风控制

合理的通风换气能保持鸡舍温度适中,湿度适宜;能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以及舍内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恶臭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通风换气应注意以下几点:育雏前一周不使用风机换气,只是适度打开鸡舍两面侧墙,一周以后逐渐启动风机,只允许开启1~2台换气,3周以后根据舍内温度和灰尘使用3台以上,但防止因风速过大造成小鸡受凉。春秋季和冬季通风可以多开侧窗,防止前后温差太大,在暑天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可以开启鸡舍后端的侧窗,靠风速降温,夏季其它月份湿帘开启后应将侧窗全部关闭。

四、充足的饮水和合适的喂料

大规模育雏目前很少使用钟式饮水器,而是直接使用乳头式饮水器。使用饮水乳头能保证雏鸡饮水干净卫生,同时减少了钟式饮水器向乳头饮水过渡的应激。所以在使用乳头饮水时要重视饮水乳头的高度以及水压,一般刚进鸡的时候,饮水乳头的高度为10cm,水压的高度不超过15cm;对于刚开食的雏鸡,喂料时不要使其猛吃,让其吃七八分饱即可;在育雏前期最好使用营养全价的颗粒破碎料。

五、及时挑鸡

直接使用饮水乳头饮水,会有个别体质较差的雏鸡不去饮水,时间长了这些鸡只会因脱水而死。因此在进雏后3天内每天要对全群挑鸡2遍,把一些弱小鸡和脱水鸡及时挑出,并使用钟式饮水器单独饲养,这样可大大降低雏鸡死亡率。如果前三天不能及时将脱水的鸡只挑出,在育雏的第四天和第五天将是脱水鸡的死亡高峰,会增加死亡0.5%-1%。

六、良好的卫生条件和防疫措施

优化育雏环境、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是提升畜牧养殖雏鸡成活率的核心控制点

雏鸡抵抗力较弱,所以在育雏前期要尽可能保证鸡舍良好的卫生条件。在育雏前期要隔一天消毒一次,在育雏期要做好ND、IB、AI、FP、IBD、Ic、支原体等疫苗的免疫工作,以确保雏鸡尽早产生免疫抗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