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过程中,常见意外如雏鸟脱水、疾病爆发、温度失控等
育雏那些事儿:常见意外处理指南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育雏过程中那些让人头疼的意外情况。刚到手的雏鸡,就像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有时候还是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小插曲。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1、雏鸡到家不吃不喝
曾经遇到不止一个客户反映雏鸡到家一天一夜了,也不怎么喝水,吃料。经询问后,建议其重新换水,结果鸡群开始了正常的饮水和采食活动。
一般厂家会提前通知雏鸡什么时候到,养殖户也会提前把水和料准备好。但有的时候雏鸡到家的时间会有较大差异。如果水壶里的水添加时间过长,适口性会变差;尤其是添加葡萄糖、多维或开口药后,水溶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质,适口性更差,雏鸡也就不喝。雏鸡喝不进水,自然也就不怎么进料。这种情况下极易脱水,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建议:雏鸡到家的第一口水,可以用温开水,暂时不加任何药物或保健品。等雏鸡饮水、采食、活动等一切正常了再加保健药品即可。这样如果水加的时间长了,也方便随时更换。
鸡舍温度过低,雏鸡为了维持体温,相互挤在一起取暖,从而影响雏鸡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采食量、饮水。
建议:雏鸡到家之前,提前1-2天预温,检修设备。雏鸡到家后的温度以鸡群的状态:分布均匀,活动自如为宜。让雏鸡第一时间能够正常饮水和采食。
2、雏鸡到洗澡
长途运输,雏鸡缺水导致。
舍温过高或过低导致
鸡舍温度过高,雏鸡感觉在水壶里面比较凉爽舒适。
鸡舍温度过低,雏鸡在一起过分拥挤,有的雏鸡被挤到掉到水壶里。
雏鸡饮水位置不够
雏鸡密度过大,饮水位置不够,造成雏鸡抢水,拥挤无序,有的雏鸡被挤进水槽。
饮水器大小不合适
建议:
提前预温,雏鸡到家温度合适,活动自如,要第一时间就能喝到清洁的饮水。针对长时间缺水的鸡群,可以适量服用口服补液盐。
进雏的1-2周,每平方米不能超过50只鸡;否则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滞后,均匀度差,鸡群体弱多病。
用适宜的饮水器,每个饮水器可以供16-25只雏鸡饮水。对于水槽、料槽而言,每只鸡采食、饮水的位置在2.5-3cm/只。
尽量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的设备,防止雏鸡洗澡。雏鸡洗澡后,羽毛的水分蒸发会携带走雏鸡身上的热量,引起雏鸡的感冒着凉或脐带炎,卵黄吸收不良。
3、雏鸡药物中毒
有客户反馈雏鸡前2天还好,第三天突然都趴那不动了,开始大批死亡,原来是开口药中毒。
建议:雏鸡开口不使用抗生素。尽量提供清洁的卫生条件,开口药的选择可以使用扶正助阳的中草药制剂,比如四逆汤。
4、一氧化碳中毒、雏鸡一周内发生呼吸道疾病及包心包肝
对于锅炉在鸡舍内或者生火的炉子在鸡舍内的养殖场容易发生上述情况。
一氧化碳中毒最典型的特征是死亡雏鸡的血液呈樱桃红色,不凝固。
锅炉或采暖设备在舍内,在升温烧煤炭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粉尘颗粒。育雏前几日,为了保温,一般都不怎么通风,这些粉尘颗粒会被吸入进呼吸道而引起局部炎症而出现呼吸困难,气官堵塞,有的发生气囊炎;因为鸡没有隔膜,胸腔和气囊的炎症很快就会波及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全身感染。
建议:采暖设备一定要设计在鸡舍外面,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培育健康的雏鸡大有裨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