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冬春季节,警惕雏鸡呼吸道疾病高发

冬春季节,冷风呼啸,气温骤降,阳光稀疏,这样的天气条件让养殖户们心头一紧。是的,这个时期是雏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必须警惕,采取措施,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冬春季节,警惕雏鸡呼吸道疾病高发

一、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理

雏鸡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是鸡毒支原体,它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上皮黏膜细胞。一旦这些细胞受到破坏,其他病原体如禽副黏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鸡嗜血杆菌等就可以趁机进入呼吸道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

鸡毒支原体破坏呼吸道的上皮黏膜组织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迅速繁殖,通过气囊和血液循环迅速发展到全身,造成大肠杆菌的爆发。因此,一旦发生了鸡毒支原体,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病。

在冬春两季,气囊型大肠杆菌和MG、MS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它们通常与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病毒混合感染。初期出现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多数为败血症感染,感染鸡群会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输卵管炎、关节肿大、瘫痪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烈性疫情。

二、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免疫反应

雏鸡的早期免疫受体主要是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眼底哈德氏腺、结膜下弥散淋巴组织、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体。接种免疫后,活疫苗病毒可直接刺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眼底哈德氏腺、结膜下弥散淋巴组织、鼻咽口腔黏膜和扁桃体,这些部位又是许多病原体微生物的感染部位,因而局部免疫很重要。

冬春季节,警惕雏鸡呼吸道疾病高发

感染鸡毒支原体后,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首免的免疫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再加上基础免疫抗体效价本来就很低,根本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因此会造成免疫失败,然后会出现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由此发生绵延不断的呼吸道综合症。

活疫苗的免疫,会带来或高或低的免疫反应。雏鸡一般在14天时进行IBD饮水免疫,免疫过后会出现轻微的IBD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蛋鸡在小日龄过早的接种传喉疫苗后,就会引发传喉的发生,所以疫苗本身就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

2、免疫抑制病

鸡群潜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呼肠孤病毒、圆环病毒、疱疹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反转录病毒、IBD等。

法氏囊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由于过早使用强毒株疫苗,破坏了法氏囊的免疫功能后,使其他免疫受到了抑制,都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加重和彼此起伏。

3、鸡舍通风问题

冬春季节,警惕雏鸡呼吸道疾病高发

密闭鸡舍饲养的鸡群,冬春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因鸡舍调控环境的能力太差,使用的通风控制设备,解决不了复杂温度变化下的保温和换气问题而引起。

三、防治措施

1、完善鸡舍通风设施

生产实践证明,鸡场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群发状态和烈性疫情的发生,必须 解决冬春季饲养全程安全通风的问题。管理因素与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联,应当建立在科学和完善的硬件基础之上。养鸡生产中的安全通风,是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所替代不了的疾病防控手段。

2、做好支原体病的预防

做好预防支原体病发生,保护好雏鸡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目前大多数种鸡场支原体的净化工作不太理想,因此进雏时,尽量选择国内一些信誉好、质量高的种鸡生产企业进雏。

开口药物应该选择对支原体病和肠道性疾病敏感的药物,如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可在敏感季节和日龄定期投放,不要等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再用药物。

3、做好预防性投药

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用些保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药物,在敏感季节和日龄定期投放抗病毒中药和抗菌素。

雏鸡免疫前后间隔24小时后最少投放3天能缓解疫苗反应,还可以提高免疫效果的药物,如黄芪多糖+双黄连+左旋咪唑等。

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容易激发细菌病,可同时投喂一些不抑制疫苗免疫的药物泰乐菌素+Vc。

4、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严格的养鸡生物安全体系卫生防疫条件和制度。加强带鸡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和含量;加强环境消毒,对鸡舍环境周围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每天1次,可用生石灰或火碱溶液消毒。

隔断上下批次间的疾病感染,尤其是多日龄混养鸡群。育雏完毕后应严格认真做好冲洗、消毒和熏蒸;然后是日龄稍大栋正在排毒,而小日龄栋刚好进雏。

说明:本文信息来源为智慧蛋鸡平台,作者:李海涛。如有转载,请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