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1. 错误认知

  养鸡这行,要想出成绩,得把握住四大关键:品种得过硬,营养得全面,管理得科学,防疫得到位。这四样,少一样都不行。特别是营养,那是基础中的基础。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对饲料营养的了解,往往是雾里看花,甚至还有不少误区。

1. 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一:蛋白高,就是营养浓度高

  咱们都知道,鸡的羽毛、皮肤、神经、血液、肌肉、蛋,都是蛋白质的天下。鸡体内的酶、激素、抗体、色素,也都是蛋白质变的。蛋白质,咱们叫它粗蛋白,它又分纯蛋白和氨化物两种。咱们在饲料里看的是粗蛋白的百分比。   蛋白质,其实是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这些氨基酸,有的是鸡自己能合成,有的得从饲料里来。鸡自己能合成的,咱们叫非必需氨基酸;得从饲料里来的,咱们叫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里,有的含量多,容易满足鸡的需求,咱们叫非限制性氨基酸;有的含量少,不容易满足,咱们叫限制性氨基酸。   蛋白质的营养,其实就是氨基酸的营养。氨基酸就像木桶上的木板,生产效果就像木桶的容量。要是饲料里缺少限制性氨基酸,就像木桶上的木板短缺,其他氨基酸再多也没用,生产水平就只能停留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上。   所以,饲料里要是缺少氨基酸,鸡就会长得慢,羽毛长得差,性成熟晚,产蛋率低,蛋重小。反过来,要是某些氨基酸过量,不仅蛋白质的利用率会降低,还会造成浪费。   蛋白质的含量,只影响蛋重,能量含量,才影响产蛋率。数据显示,提高能量或者用功能酶提高能量利用率,生产成绩会更好。   增加蛋白质,能提高蛋清中粘蛋白的比例,蛋清粘稠对蛋重很有帮助。鸡蛋的蛋清、壳膜等物质,多由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增加,鸡蛋的重量也会增加。   但增加蛋白质,虽然能提高单枚蛋重,要是氨基酸不平衡,鸡体内就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利用,它们会以氨基酸的形式经过肝脏分解代谢。其中含氮的部分会形成尿酸盐,而脱去含氮基团的部分会以脂肪酸形式沉积于肝脏或腹腔脏器的周围。这就为后期的脂肪肝甚至高死淘率埋下伏笔。   调整配方时,采食量不低于110克的情况下,蛋白质的需求很容易满足,但要满足能量需求就有一些难度了,特别是在冬季舍温低、玉米水分多数不在标准水平之内的情况下。   所以,一味提高蛋白浓度,营养浓度不一定会提高,反而不利于鸡只生产,一定要根据鸡群周龄、生长阶段和鸡群健康情况科学合理设置蛋白浓度,做到营养均衡。

错误认知二:鸡群出现脂肪肝,就是能量高了

  蛋鸡脂肪肝一般会出现在产蛋后期,越是产蛋性能好的鸡,越容易出现脂肪肝,导致死淘增加。因此,在产蛋高峰过后,就要关注体重,调整饲料,做好净槽,提前预防脂肪肝。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鸡群已经出现脂肪肝导致的肝脏破裂出血死亡,但蛋形指数测量却显示鸡群偏瘦,饲料能量不足,这种情况很矛盾。原因就在于肝脏对脂肪代谢、转化的功能出了问题,或者与脂肪转运相关的营养物质如磷脂、胆汁酸等的缺乏。   肝脏具有分解合成氨基酸和脂肪的功能,肝脏功能正常,能够促进氨基酸的转化与合成,这会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效率。游离出的脂肪酸会有更多的脂肪沉积到蛋黄内,蛋黄会更大,这也会提高蛋重。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功能,会更快地加速肝脏内的脂肪分解,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想获得好的成绩,平衡的营养和健康的肝脏这两点至关重要。

错误认知三: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合格,鸡群就没有霉菌毒素问题了

  生产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合格,但是鸡群还是出现了典型或非典型的霉菌毒素症状。   其实,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合格,并不是说检测为0,只能说明达到国家或企业标准而已,实际也几乎不可能会有霉菌毒素为0的饲料。已知的霉菌毒素种类众多,达300多种,常规能检测的也就那么5-6种,这可信度能有多少,可想而知。加上霉菌毒素在鸡体内难代谢、难分解、易累积、隐蔽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积少成多,日积月累,鸡群出现典型或非典型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在运输、存放、到行车和到料槽这些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增加霉菌毒素风险,使得雪上加霜。    做好源头管控,严格把控饲料原料的品质;做好过程管控,也就是现场管理,加强饲料运输、使用、储存管理,比如定期清理拉料车的料仓、清空料塔、清理管线、每天净槽、定期冲洗消毒水线,把霉菌毒素控制在最低水平,是减少霉菌毒素问题的根本措施。

1. 错误认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