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密度对有效温度调节至关重要,影响畜牧养殖环境舒适度与动物健康
说起养鸡这事儿,咱们可得好好聊聊这个“饲养密度”跟“有效温度调节”的大事儿。你知道吗,这俩玩意儿就像是养鸡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搞不好,咱们的心肝宝贝鸡儿可就要受苦了。 咱们得说说这禽舍控制器。这玩意儿啊,大部分时间就是盯着鸡舍的温度来决定通风和加热设备的运行。有些控制器还会根据湿度来调整通风率,但说到供暖系统、排气扇、通风模式,还有那个蒸发冷却垫,那可都是完全根据温度来定的。虽然这样做效果不错,但你知道吗?鸡儿的热舒适度,可不仅仅是温度说了算。 比如,湿度一高,鸡儿通过呼吸散失的热量就少了,就算温度没变,鸡儿也会感觉更暖和。风速一快,鸡儿散的热量就多,就算温度没变,鸡儿也会觉得凉爽。所以说,75℉的温度,对于一群上市年龄的鸡儿来说,是不是过高,得看风速和湿度了。要是75℉,没有风,湿度90%,鸡儿可能就热应激了。反过来,23.89℃,风速3.5m/s,湿度20%,鸡儿可能会觉得冷。 虽然大家都能意识到湿度和风速对鸡儿的热舒适度有影响,但还有一个因素往往被忽视,那就是鸡儿的密度。你知道吗,鸡儿饲养的密度比湿度和风速对鸡儿舒适度的影响还要大。 有一个实验,把两组7周龄的肉鸡放在23.89℃的房间内,分别以0.557平方米/只和0.074平方米/只的密度饲养。结果呢?虽然室温、湿度和空气流动量都一样,但平均体温却差了两度。低密度围栏中鸡儿的平均体温在正常范围内,41.1℃ - 41.67℃,而高密度围栏中的鸡儿,体温高出两度。两度可能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通常需要气温升高5到10华氏度才能导致深部体温变化两度。 再看看热图像,低密度和高密度饲养的鸡儿,羽毛温度和垫料温度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高密度围栏中的鸡儿,头部温度也高出2℃。 高密度围栏中鸡儿体温高,主要是因为家禽和其他家禽距离太近,周围的空气流动少了。即使是寒冷的天气,由于进气系统的运行,家禽周围的空气也会流动,而由于温暖的空气从家禽身上升起,自然会产生对流。但是,随着密度的增加,每只鸡周围的空气流动自然会减少,这往往会导致散热减少和体温升高。 夜间灯光熄灭、鸡儿卧下时,密度对深部体温的影响最大。在这项特定的研究中,黑暗时期从凌晨12点持续到凌晨4点。对于低密度围栏中的鸡儿,平均体温升高了大约1℃。而对于高密度围栏中的鸡儿,平均体温增加了大约两倍,导致两个围栏之间的差异高达3-4℃。 这并不意味着您必须以每只0.55平方米的高度饲养鸡儿才能确保它们舒适。就像空气速度和相对湿度一样,在管理鸡舍环境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鸡儿密度,尤其是在温暖的天气。随着鸡群末端的空间变得有限,每只鸡周围的空气流动自然减少,温度传感器指示的实际气温与有效温度之间的差异增加。因此,在确定鸡群末期的目标温度时考虑密度非常重要。 比如,一只鸡是在相对较高还是较低的密度下生长对大多数鸡群的体温没有太大影响。无论您是在饲养4磅的7平方英尺/只鸡,或 8 磅1平方英尺/只的鸡。鸡群的前三或四个星期的目标温度可能相同,因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鸡只之间都会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密度对有效温度影响不大。 但是,到了鸡群最后一两周,就得注意了。为了抵消上市年龄鸡之间的有限空间对有效温度的影响,需要在鸡群的最后一两周降低目标温度,而不管正在生长的鸡的年龄。 目前很难确定在鸡群末期准确降低多少目标温度以抵消密度对有效温度的影响。佐治亚大学目前正在进行研究,希望能就此问题提供指导,但与此同时,生产者应记住,家禽之间的空间越有限,传感器指示的差异就越大鸡舍空气温度以及鸟类感知的鸡舍空气温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养鸡这事儿,可是一门大学问,希望这篇小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养鸡心得# #畜牧养殖# #有效温度调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