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肉鸡养殖,关注温度调控、饲料营养、疫病防控
秋季肉鸡养殖攻略:温度、营养、防控三剑客
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考验养殖户技能的时刻。在这个季节里,肉鸡养殖要特别注意温度调控、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有所帮助。一、消毒,消毒,还是消毒
得来个“大扫除”。根据鸡舍和接收鸡苗的日期,合理安排冲洗、清理、消毒、空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一批肉鸡销售后,至少要间隔2周以上再进下一批,这样才能保证鸡舍的准备和空舍时间充足。 别忘了检修供暖、通风及照明等设备,堵塞鼠洞,防鼠害。同时,备足所需饲料及用具,制定免疫预防方案,确保药物、疫苗及时到位。
二、雏鸡选择:壮雏是王道
雏鸡的选择至关重要,一定要选壮雏,剔除弱雏和残、畸雏。壮雏的特征是:发育匀称,羽毛清洁有光泽,干燥,活泼好动,叫声清脆响亮,眼大有神,站立稳健,手握有力,反应敏捷,腹部柔软而有弹性,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痕迹。而弱雏则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缩头,站立不稳,蛋黄吸收不良,脐部突出,有出血痕迹。
三、环境控制:温度、光照、湿度、通风,一个都不能少
环境对雏鸡的生长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入秋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比较大,对雏鸡的应激强烈。所以此阶段应格外细心。 1. **温度**:第一周鸡舍温度应控制在35℃-33℃,以后每星期下降2℃-3℃,直至降到20℃左右。夜间外界温度低,鸡活动少,温度应比白天高1℃。掌握温度应遵循下列原则:初期宜高,后期宜低;白天宜低,夜间宜高;晴天宜低,阴天宜高。 2. **光照**:一般雏鸡入舍后0~5日龄实行全天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缩短到20小时直至出栏。在光照强度上,从第5天开始采取弱光照,让鸡能正常吃料、饮水就行,以防惊群。 3. **湿度**:前期1~2周保持相对高湿度,3周龄至出栏应保持相对低湿度,其参考标准是:1~2周,相对湿度可控制在70%~65%,以后控制在55%~60%,最低不低于40%。 4. **通风换气**:肉仔鸡整个饲养周期内都需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饲养后期通风换气特别重要。1-3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换气,氨气浓度小、无烟雾粉尘。4周龄至出栏以通风换气为主,保持适宜的温度、氨气味小。
四、饮水管理:清洁、卫生、营养,一个都不能少
必须保证饮水不为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第1周饮用和室温相同的温开水,以后改用深井水或自来水。前3天在饮水中适当添加2.5%~5%葡萄糖、红糖及肉鸡用多维;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须饮水3~4小时后开始第1次喂料;饮水器应摆放均匀、高度适中,每天清洗消毒1~2次,贮水缸、桶等贮水时间不能超过3天;尽量记录每天饮水量,如果饮水量异常则往往是饲养管理有异常或者鸡群有疾病的先兆。 添加复合维生素,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提高免疫力。
秋季,正是肉鸡养殖的黄金季节,但对饲养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新饲养户一方面要尽快掌握肉鸡饲养管理及一般疾病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要多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及各公司服务人员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养好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