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家禽临床用药需谨慎,遵循兽医指导

一、精准用药,剂量为本

鸡一般采用群体给药,所以在用药时,剂量、给药次数和疗程是关键。剂量上,我们通常按照鸡的体重来推算,这样可以减小误差,确保用药准确。例如,驱虫药一般一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但对于多数药物来说,必须重复给药才能达到疗效。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又不致出现毒性反应,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也要特别注意。大多数药物一天给1-2次,疗程为3-5天。

二、换算标量,饮水给药

在饲料或饮水时添加药物,标量的换算很重要。据报道,3-4周龄的雏鸡24小时平均饮水量为体重的18-20%。比如,雏鸡使用一种药物口服量为每公斤体重12mg,每日2次。换算成饮水给药,即一天每只鸡每千克体重用药量为24mg,相当于200ml水中加入其药物24mg。生产中饮水量与饲料量的比例为2:1,即加到饲料中的药物应为饮水浓度的2倍。

三、宰前停药,确保安全

鸡一般在宰前10天左右停止给药,以保证产品中无药物残留。这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药物选择,安全第一

鸡没有胆酯酶储备,对有机磷酸酯类等抗胆碱酯酶药非常敏感。因此,在驱线虫时应选用左旋咪唑、苯并咪唑类安全性较好的药物,禁用敌百虫。

五、应对热应激,预防中暑

鸡无汗腺,高温季节容易发生热应激。此时,应加强物理降温,以防中暑。同时,可以在饮水中加入Vc或多种维生素溶液,减少应激。另外,鸡不会呕吐,因此中毒时用催吐药无效。有机磷药物中毒时可使用双复磷,同时灌服0.1%-0.2%高锰酸钾。

六、产蛋期用药,谨慎选择

在产蛋期,以下药物应慎用: 1. 磺胺类药物、硫酸链霉素:降低血钙水平,使产蛋率下降,蛋品质下降。 2. 莫能菌素、喹乙醇:宜在蛋中残留,剂量过大也会降低产蛋率。 3. 呋喃类药物:用后产蛋量下降。 4. 金霉素:吸收后与血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从而阻碍蛋壳的形成。 5. 新斯的明:影响子宫机能,造成蛋壳变薄,产软壳蛋。 6. 肾上腺素:可使正常鸡推迟产蛋。

七、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后果

为了提高药效,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则可能出现疗效减弱或毒性增加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因此在临床中,应彻底了解所用药物的特性和使用特点,不能胡乱搭配,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家禽的生理特点与家畜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后果。遵循兽医指导,精准用药,才能确保家禽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家禽临床用药需谨慎,遵循兽医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