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雏鸡管理流程,打造高效养殖模式
在蛋鸡养殖的过程中,雏鸡从孵化场到育雏舍的过渡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雏鸡需要经历心肺功能的完善、免疫系统的成长以及消化系统的适应等多重生理变化。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各个环节,确保雏鸡从孵化场运输至育雏舍的每一步骤均得到恰当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运输及环境变化导致的雏鸡应激反应。
一、提供适宜的育雏鸡舍
育雏所用的鸡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这是因为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对雏鸡的健康至关重要。在进雏前,对鸡舍预热至35℃,然后缓慢下降至接鸡前的32℃,以供雏鸡适应。同时,应保持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这样的湿度既能防止雏鸡受凉,又能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的疾病。
此外,鸡舍环境应保持安静、温暖和舒适,以便雏鸡能够从运输过程中的应激状态中恢复过来。想象一下,长途跋涉的雏鸡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温馨的家,一个能让他们安心休息的地方。
二、快速完成雏鸡接收和上笼工作
当雏鸡抵达后,应迅速而谨慎地完成从运输车辆至鸡笼的转移工作。运输与育雏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缩短,操作过程中需保持速度和轻柔并重,以避免对雏鸡造成不必要的惊扰和压力。
雏鸡从运雏车转移到鸡舍后,应避免在鸡盒内长时间存放,且鸡盒在鸡舍内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四层。同时,应确保雏鸡远离火炉及热风口,以防止鸡盒内温度过高或氧气供应不足。
在雏鸡上笼时,需注意进行分群管理。在上笼过程中,应特别挑选出体质较弱、体重偏轻、卵黄吸收不良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的雏鸡,并将它们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饲养。这样的细心照顾,能让这些雏鸡更快地恢复健康。
对于1日龄的雏鸡,饲养密度应控制在167 c㎡/只鸡,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应通过分群逐步降低饲养密度。这不仅能保证每个雏鸡都有足够的空间活动,还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适时完成雏鸡开饮开食工作
雏鸡完成上笼后,适时进行开饮开食工作至关重要。通常遵循先饮水后进食的原则,但对于经历长途运输的雏鸡,可同时进行。
雏鸡抵达后应立即提供饮水,建议将水温维持在约25℃,并在水中添加维生素以助于雏鸡恢复体力及缓解运输带来的压力。最初两天宜使用水罐供饮,之后逐渐转换至水线供饮。在雏鸡饮水休息2-3小时后,应提供颗粒饲料并引导其采食,初始两天使用料盘进行开食,随后逐步过渡至料槽采食。
在育雏初期阶段,需密切观察其采食与饮水状况。通常在6小时内,雏鸡的开食率应能达到90%。对于开饮开食较迟缓的雏鸡,可通过敲击料盘或人工辅助饮水等方法促进其进食,务必确保24小时内开食率达到100%。
妥善的接雏管理,是确保雏鸡健康成长及未来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接雏管理为整个鸡群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想象一下,一个健康的雏鸡,将来会成长为一只优秀的产蛋鸡,为我们的餐桌贡献丰富的蛋类产品。
在雏鸡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去照顾,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养殖模式,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