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山鸡蛋孵化需注意适宜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条件

在山鸡蛋的孵化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从适宜的温度、湿度,到良好的通风和翻蛋,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孵化成功率。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这些关键因素。

山鸡蛋孵化需注意适宜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条件

一、温度:孵化成功的基石

温度是山鸡蛋孵化过程中的首要条件。不同的孵化阶段,温度的控制要求有所不同。

孵化阶段 温度要求
入孵前预热 36℃~38℃
1-7天 38.8℃~39.2℃
8-14天 38.5℃~38.8℃
15-20天 38℃~38.5℃
21-24天 38.5℃~39℃
孵化阶段 湿度要求
前期 60%~65%
中期 55%~60%
后期 60%~68%
出雏期 70%~75%

三、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保持孵化环境的空气质量,防止有害气体的积累。孵化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通风量,确保空气新鲜。

四、翻蛋:均匀受热的关键

翻蛋的目的是使种蛋受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从入孵第二天起,每2-4小时翻蛋一次,角度为180度。在第二十一天开始停止翻蛋。

精准控制,喷水促孵化

在山鸡蛋的孵化过程中,喷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蛋壳的松脆,更是为了帮助雏鸡顺利破壳而出。在孵化期的第21天至24天,每天进行一次喷水,水温控制在35℃左右。喷水后,待水分蒸发,蛋壳的硬度会由坚硬转为松脆,大大提高了孵化成功率。这一操作,是山鸡蛋孵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山鸡蛋孵化需注意适宜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条件

空间拓展,网舍饲养法

对于后备雉鸡的饲养,网舍饲养法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助于提高其繁殖性能。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入网舍饲养时,为了防止因环境突变导致雉鸡惊慌,需要剪掉主翼羽的一部分。此外,在网舍内或运动场上设立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沙浴,这样的环境更加符合雉鸡的习性。

孵化条件,多维调控

山鸡蛋的孵化条件复杂,涉及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晾蛋等多个方面。例如,1立方米的沼气可以孵化475枚鸡蛋,而沼气孵化箱每小时耗气量为30至40升。这些数据表明,山鸡蛋的孵化需要精细化操作。同时,山鸡孵化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至关重要。

野鸡养殖,前景广阔

野鸡,以其美丽的外观、细嫩鲜美的肉质以及浓郁的野味,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目前,国内野鸡的市场缺口较大,仅沿海地区年需求量就达5000万只,而实际供应量不足600万只。这为野鸡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成本分析,效益可观

以饲养500只七彩山鸡为例,120天内的饲养经济效益实际分析显示,成鸡平均体重为1.3千克,商品野鸡销售价格为20至28元每市斤。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山鸡养殖的利润空间。当然,具体的成本和利润还会受到养殖规模、场地和人工等因素的影响。

山鸡蛋的孵化需要关注诸多细节,如选蛋、消毒、照蛋等。选蛋时,应尽量选用保存两周以内的种蛋,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的蛋。消毒方面,一般采用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的剂量,在25℃至30℃的温度条件下熏蒸20分钟。照蛋则是检查种蛋受精率情况的关键环节。

湿度调控,至关重要

立体笼养,提高效率

对于大批量饲养商品肉用雉鸡,立体笼养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此期间,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的发生。

散养模式,回归自然

散养法是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设计的,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这种饲养方法有利于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具有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

消毒环节,保障健康

照蛋操作,确保质量

照蛋是检查种蛋受精率情况的关键环节。第一次照蛋在孵化6天至8天时进行,主要检查种蛋受精率情况。照正常蛋可发现胚胎上的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却无任何变化,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到38.8℃时应进行晾蛋。一般孵化16天时每天晾1次;孵化21天至24天,每天晾两次。晾蛋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这一操作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