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成为农业支柱产业
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映入眼帘,这不仅仅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更是中国农业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近日,从辽宁省灯塔市西行,记者刚一进小小线公路,就看见公路两侧连绵不断的设施大棚,成片的大棚内一串串闪着耀眼光芒的“着色香”葡萄,正以其浓浓的香味,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抢先品尝。
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刘凤之研究员称,近十年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呈迅猛上升。自1949年以后,我国葡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葡萄生产受到重视,鲜食葡萄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山是最大特色,全县海拔普遍在600米以上,生态环境和富含硒锌的土壤适宜种植葡萄。近年来,寿宁县紧紧围绕“一品牌两产业”,突出寿宁葡萄高山晚熟、富硒富锌特色,大力发展高山晚熟葡萄种植,推进葡萄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要求建设。
地区 | 种植面积 | 年产值 |
---|---|---|
灯塔市 | 8000亩 | 上亿元 |
盐城市 | 1.4万亩 | 7亿元 |
西昌市 | 10万亩 | 30亿元 |
据了解,灯塔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内有大棚和裸地葡萄8000亩,主要品种为辽峰和巨玫瑰。目前,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基本形成了全年葡萄生产供应链,已形成鲜食、鲜储、酿酒、反季生产等多种生产形式,年创产值上亿元。葡萄种植已成为灯塔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今年4月,灯塔市还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力求通过这一平台,让广大种植户共享信息、交流经验、拓宽营销思路,提高葡萄种植的专业化水平。
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三百村,正在修剪葡萄藤的村民王潘笑得合不拢嘴。在她身后是成片的葡萄林,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惹人喜爱。在西昌,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2020年西昌全市种植规模1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30亿元,户平均收入达10万元,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葡萄产业已成为很多地方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因为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我国葡萄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葡萄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葡萄产业亿元产值,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产业崛起:葡萄的蜕变之路
盐城市盐都区,葡萄种植面积超1.4万亩,年产值超7亿元,成为当地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与种植规模1.3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的“盐都草莓”共同形成“双珠”辉映之势,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直接收入超2亿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产值约1万亿元,从业人口1亿人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从寿宁县到盐都区,从西昌市到全国各地,葡萄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葡萄产业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