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广,但促早技术不足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只是,促早技术的不成熟却成为了制约农民收益的一大瓶颈。
二、技术不足的问题
1. 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应用率低,不足20%,特别是传统的家庭式作业管理,技术更新缓慢。
2. 设施内地温上升慢,气温上升快,导致地温、气温不协调,影响葡萄品质。
三、实践案例
时间 | 地点 | 案例描述 |
---|---|---|
2013年 | 板桥镇 | 引进促早葡萄新品种,通过缩短休眠期、提前升温,促使葡萄提前成熟。 |
2016年 | 临泽县 | 引进促早葡萄新品种,有效弥补了盛夏时节没有本地葡萄成熟的空白。 |
四、未来发展建议
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促早栽培技术水平。
3. 引进和培育优质葡萄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
我国葡萄产业虽面临挑战,但也充满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们有信心让我国葡萄产业迈向新的高峰。
葡萄产业崛起:板桥镇的转型之路
在农业转型的大潮中,板桥镇把握住了葡萄产业的契机,将其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自2013年起,板桥镇持续投入,新建万亩葡萄基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1900亩。从酿酒葡萄到露地鲜食葡萄,再到葡萄架的绿色通道建设,全镇葡萄面积已达到11050亩。这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升了葡萄品质,使葡萄产业成为板桥镇促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面对传统葡萄种植中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等问题,板桥镇积极探索创新。2013年,镇上派葡萄协会会长姜全本赴江苏学习促早葡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引进红巴拉多、夏黑等新品种葡萄,并采用缩短葡萄休眠期、提前升温的方法,成功促使葡萄提前成熟、错期上市。这一创新举措,使得红巴拉多、夏黑等促早葡萄品种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不仅增加了产量,也提高了收入。
因地制宜:临泽县红桥村的成功实践
在山东省临泽县板桥镇红桥村,自2007年发展葡萄产业以来,葡萄种植面积迅猛增长。如今,该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1050亩,成为促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解决本地葡萄收获时节相对集中、市场饱和等问题,红桥村引进促早葡萄新品种,如红提、夏黑、维多利亚等,并采用科学管理技术。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临泽县的促早葡萄品种成功填补了夏季葡萄市场的空白,实现了鲜食葡萄全年供应销售。
技术创新:福建省的葡萄产业新突破
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提早成熟。自1984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葡萄以来,福建葡萄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高葡萄品质,福建省在引进促早葡萄技术的同时,注重绿色通道建设,在张罗公路沿线居民点安装钢架葡萄架,栽植葡萄苗木59万株,实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葡萄产业正在迈向新的高峰。通过引进促早葡萄技术、科学管理技术,我国葡萄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葡萄品种也将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葡萄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