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种植甘草,需掌握土壤改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关键
在农业的广阔天地中,甘草作为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重要植物,其种植技术显得尤为关键。要想实现甘草的高产,土壤改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
甘草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土和砂壤土中生长。土壤的微碱性对甘草的生长尤为有利。荒滩、荒坡等地点也是甘草种植的理想选择。
土壤要求 | 描述 |
---|---|
土层深度 | ≥60厘米 |
排水性 | 良好 |
地势 | 高燥 |
土壤pH值 | 7-8.5 |
二、水分管理
甘草对水分的需求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天气状况,合理安排灌溉。
- 播种前需浇透水,以利于种子发芽。
- 生长初期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夏季高温期适当增加浇水频率。
- 收获前减少浇水,以利于根茎的干燥。
三、病虫害防治
甘草常见病虫害包括地老虎、金针虫、白粉病等。
-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
- 合理使用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1. 选种与处理:选择优质甘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2. 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4. 收获:甘草生长2-3年后即可收获。
五、产量与效益
甘草的产量与种植技术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实现每亩产量500-800公斤。目前甘草市场价格为10-12元/公斤,每亩收入可达5000-8000元。
品种选择:优良品种助力甘草高产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确保甘草高产的关键。在山东某地区,农民们普遍选择“卧生甘草”这一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优点: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生长周期短,采用育苗移栽,3-4个月即可移栽,1-2年即可收获;长势快,地表30厘米横着生长,光和水肥等自然条件吸收率高;采收和加工简单,全程可采取机械化作业,用工较少;产量高、质量好,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符合国家药典标准。
播种育苗:精心培育甘草幼苗
播种育苗是甘草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山东某地区,农民们会在地势较平坦、有水源的地方进行育苗。当气温稳定在18度以上时,全年均可育苗。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肥、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2厘米的浅沟,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覆土1厘米,稍镇压。5-7天出齐苗,苗生长3-4个月,根长达35-40厘米,达到移栽标准。
栽培技术:科学管理,确保甘草健康成长
在选好的土地上,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有效氮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30厘米开深6厘米的沟,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侧根,按株距10厘米把苗根依次摆放沟内,填土压实浇水。亩栽苗约2万棵,7-10天出苗,常规管理,生长一年可刨收,也可生长两年收获。
在晚秋或早春,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30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出来,再犁第二行。一台拖拉机配6个人工,一般每天可收获8亩左右,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了收获的要求。收回的甘草根晾晒几日后,剪去芦头和侧根打成捆,即可出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