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绿竹笋日销量达百吨,成为市场热销农产品
种植区域 | 种植面积 | 年产绿竹笋 |
---|---|---|
福安市赛江沿岸、104国道沿线 | 5.5万亩 | 1.2万吨 |
清晨,福安市区的菜市场里,那鲜嫩的绿竹笋已经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这些绿竹笋来自百里绿竹长廊,以其脆嫩、清甜的美味,成为了夏日餐桌上的清新之选。
福安绿竹笋的种植历史悠久,已有400年。当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使用农药,确保了绿竹笋的绿色、健康。
福安绿竹笋的产量和质量都十分可观。据统计,福安市绿竹笋的年产可达1.2万吨,远销闽东、浙南等地。今年,福安绿竹笋的日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百吨,成为了市场热销的农产品。
为了提升福安绿竹笋的品牌影响力,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绿竹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绿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
福安绿竹笋的加工技术也十分成熟。当地企业开发了一系列的绿竹笋加工产品,如罐头、沙拉、花菇绿笋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销售方面,福安绿竹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地竹叶协会和绿笋合作社积极引导绿竹种植大户和营销专业人员,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建立营销窗口,与东南亚各国取得合作协议,提高福安绿笋的市场占有率。
如今,福安绿竹笋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福安市政府也计划将福安打造成为“中国绿竹之乡”,推动绿竹产业的持续发展。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福安赛江沿岸的百里绿竹长廊,一片生机盎然。这儿的绿竹笋,是福安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笋”。
绿竹笋:从田间到餐桌的蜕变
科技助力,绿竹笋产业迈向新高度
福安林业局技术员杨旺利介绍,去年冻害和春季低温导致马蹄笋出笋期延迟,减产约20-30%。但得益于科技助力,今年马蹄笋价格却一路飙升,每公斤最高卖到了36元,远超去年最高水平。
福安市积极推动绿竹产业发展,在占洋村建立绿竹丰产培育标准示范村,在白沙成立绿竹科技园区,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手段,选育早产、高产、优质、笋期长、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绿竹生产技术,提高竹农的生产水平。
福安绿竹笋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还助力乡村振兴。福安市约3万农户参与绿竹生产,绿竹面积达5.5万亩,年产绿竹笋1.2万吨,产竹材1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居全国各县之首。
绿竹笋,这颗“金笋”,正助力福安乡村振兴,为当地农民带来幸福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