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村因大蒜种植成为聚宝盆,揭秘其致富之路
在济南长清区归德镇,有一个村庄,它的大蒜种植产业不仅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让这个村庄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国的“聚宝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个村庄的致富之路。
市场收购价稳定,大蒜产业渐入佳境
记者在归德镇的大蒜市场看到,前段时间的热闹场面已趋于平静。仓库里仅剩的三四吨大蒜,正“按部就班”地等待派遣。据市场负责人介绍,大蒜收购季节已基本结束,各大蒜收购商都已封存了大蒜存储仓库。现在来收购的都是些供应市场的收购商,而且收购量也很少。因此,目前大蒜的市场收购价基本稳定在每公斤8-9元左右,比前段时间的最高价略低。
乡村振兴服务队助力,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9月,省委选派920名干部,组成100个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投身改革攻坚第一线、最前沿。群众得到实惠,干部有了提高。2019年7月,省委审势而为,增派9557名省市县干部,组建1067支服务队,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逐步走出一条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干部的新路径。
大蒜产业化生产,农民增收的金产业
作为核心区的两街道、两镇,约6万户农户10多万亩种植面积的大蒜产业化生产,成了当地农民、农业名副其实的“金产业”“聚宝盆”。在大丰建成的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50亩的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项目,将成为大丰大蒜等优质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新“宝库”。核心区内大蒜“一村一品”式的产业特色十分明显,大蒜从种子下地到卖青蒜、蒜薹、蒜头,已形成健全畅达的产销流通体系。
品种筛选,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一亩大蒜能赚多少钱?农村大娘算了一笔账
一亩大蒜能赚多少钱?农村大娘算了一笔账,比种小麦划算多了!据村民介绍,除去农膜、种子、农药等成本,种植大蒜的利润达到了每亩4000到6000元,最高的每亩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算起来,种大蒜比种庄稼多收入5到8倍。
合作社引领,服务一条龙,助力村民致富
2014年,西门村牵头成立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大蒜种植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引导党员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合作社的成立,让村民们从种植、管理到销售都有了可靠的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从南庄到归德,大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南庄是白帽镇的粮仓,如今畈区的田里也都种上了生姜、大蒜等时令蔬菜,而四周的山上也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油茶。整个南庄村是一个“聚宝盆”型的地貌,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小盆地。以前村民在外地打工,但收入并不好。回到家后,听说有小额扶贫信用贷款,于是他们去借了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家养起了鸡,还扩大了茯苓和生姜的种植规模。
年份 | 大蒜种植面积 | 大蒜产量 | 村民收入 |
---|---|---|---|
2018 | 10万 | 5万吨 | 4000-6000 |
2019 | 12万 | 6万吨 | 5000-7000 |
2020 | 15万 | 7.5万吨 | 6000-8000 |
由济南一村因大蒜种植成为聚宝盆,揭秘其致富之路。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大蒜致富:一村聚宝盆的种植奥秘的方向。
一、金乡大蒜:探秘致富之路
记者实地走访济南长清区归德镇的大蒜市场,发现热闹的收购场景已逐渐平静。只是,这里的大蒜产业却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密码。2018年9月,山东省委选派干部组成乡村振兴服务队,助力当地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金乡县崔口村成为“中国大蒜第一村”,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二、种植规模:10万亩大蒜,产业链条完整
三、收益分析:大蒜种植,利润丰厚
六、南庄村的“聚宝盆”转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