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孔雀产蛋期饲养要点:确保充足营养、适宜环境

孔雀作为珍贵的观赏和食用禽类,其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孔雀产蛋期饲养要点:确保充足营养、适宜环境

一、饲料管理

1. 营养均衡:产蛋期间,孔雀对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多维素和矿物质,确保营养均衡。

2. 饲料质量:选择优质、新鲜、易消化的饲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1. 温度控制:产蛋期间,孔雀对温度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产蛋率。

2. 湿度调节:保持鸡舍内湿度在50%-70%之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3. 通风换气:确保鸡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1.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减少病原体滋生。

2. 消毒防疫:定期对鸡舍、设备和饲料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3. 隔离治疗: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四、具体操作要点

1. 晾蛋

孵化天数 晾蛋次数 晾蛋时间
18天 1次/天 灵活掌握
22-26天 2次/天 灵活掌握

入孵前种蛋消毒采用熏蒸法,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温度下熏蒸20分钟。

第一次照蛋为6-8天,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及时取出无精蛋。

入孵第二天起,每2-4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

孔雀蛋重在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不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色泽鲜艳,孵化率越高。

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有利于雏鸟破壳而出。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适当添加药物进行防治。对个别已患病的孔雀进行隔离治疗。

精细化饲养管理,确保营养均衡

在孔雀产蛋期,营养的均衡供给至关重要。养殖户李先生在采用科学饲养方案后,发现孔雀产蛋率显著提升。他特别注重蛋白质、多维素及钙磷的补充,确保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适中,避免尿酸盐沉积。同时,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青饲料的投放量,既补充了维生素,又避免了钙质流失。

孔雀产蛋期饲养要点:确保充足营养、适宜环境

环境调控,温度湿度双管齐下

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孔雀产蛋同样关键。张女士在养殖场中安装了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有效调节了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通过遮阳网、喷水等方式降低气温,确保了孔雀和胚胎的健康发育。

消毒防病,保障健康养殖

孔雀在产蛋期间,由于体能消耗大,容易感染疾病。王老板在养殖场中严格执行消毒防病措施,定期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并适当添加安全低毒的药物进行预防。这一系列措施显著降低了孔雀发病的概率,保证了产蛋高峰期的稳定。

科学晾蛋,提高孵化率

在孵化过程中,晾蛋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环节。赵师傅在孵化18天后开始晾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晾蛋次数和时间。通过晾蛋和喷水相结合,使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于雏鸟破壳而出,孵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种蛋的选择和储存对孵化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刘老板在选蛋时,注重蛋型、大小、蛋壳厚薄和颜色,确保种蛋质量。同时,他采用合理的储存方法,避免种蛋存放时间过长,保证了孵化质量。

温度控制,确保胚胎发育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孔雀产蛋期,精细化饲养管理、环境调控、消毒防病、科学晾蛋、选蛋与储存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对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至关重要。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孔雀养殖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