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冬枣贮存期易发生腐烂,需科学管理延长保鲜期

一、冬枣烂果现象及原因

冬枣在采前、采后及贮存期间常常发生烂果现象,一般有轮纹病、枣软腐病、枣褐斑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等。其中,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多在贮存期发生。

冬枣贮存期易发生腐烂,需科学管理延长保鲜期

这些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冬枣在采摘、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果实间碰撞、挤压、摩擦等造成的伤口病菌感染。

二、冬枣保鲜期延长方法

1. 采摘技术

采摘时,应人工逐个带果柄采摘,避免果实受损。采摘顺序为先摘外围果,后摘冠内果;先摘下层果,再摘上层果。采摘后,轻拿轻放,放入有软衬垫的周转箱内。

2. 贮存方法

入库前,对全库及装枣用的容器等进行消毒。常用方法是,用1%左右的新洁尔灭对全库和库外周围环境进行喷洒。也可以用4%漂白粉溶液,或直接用高锰酸钾气雾消毒。

采摘后的冬枣,直接放在铺好保鲜袋的贮藏箱中,不再另行分级,可直接入库预冷,预冷后直接封箱码垛。

3. 控温、控湿

在贮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冬枣的适宜贮存温度为0-1℃,相对湿度为85%-90%。

三、案例分析

时间 措施 效果
2019年 采用简化采摘、分级、装箱运输工序 冬枣烂果率降低30%,保鲜期延长10天
2020年 对全库及装枣用的容器进行消毒 冬枣烂果率降低20%,保鲜期延长5天
2021年 控制温度和湿度 冬枣烂果率降低10%,保鲜期延长3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延长冬枣的保鲜期,降低烂果率,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调整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经过对冬枣贮存期易发生腐烂,需科学管理延长保鲜期。的描述,不妨看看冬枣保鲜技术:案例解析与未来展望的情况。

冬枣,这一北方特色水果,因其鲜美多汁而备受喜爱。只是,在采摘、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冬枣常常遭遇烂果的困扰。常见的病害包括轮纹病、枣软腐病、枣褐斑病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冬枣的外观,更降低了其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冬枣烂果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简化操作,降低损伤:采摘与分级技巧

在冬枣的采摘过程中,简化的操作流程和精细的分级是减少损伤的关键。李先生是当地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冬枣种植户,他分享了以下经验:人工逐个带果柄采摘,避免果实间的碰撞和挤压。采摘后,将冬枣放在铺有保鲜袋的周转箱中,轻拿轻放,减少果实表面损伤。这些操作技巧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冬枣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烂果率。

冬枣贮存期易发生腐烂,需科学管理延长保鲜期

仓储消毒,控制环境:延长保鲜期的秘密

预冷与封箱:科学管理,确保品质

在冬枣的仓储管理中,预冷和封箱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冬枣采摘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以降低果实温度,减缓呼吸作用,从而延长保鲜期。预冷后,将冬枣封箱码垛,确保果实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病害预防,从源头做起

冬枣的病害预防应从源头做起。在采摘前,可以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进行预防。采摘后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仓储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定期进行消毒处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冬枣在贮存过程中的病害发生率。

因为科技的发展,冬枣保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核盛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一项辐照研究技术,可以有效延长冬枣的保鲜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冬枣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