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关注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
在鹌鹑养殖业中,白羽鹌鹑因其高效的生产性能而备受青睐。只是,育雏期的成活率往往是制约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的成活率。
一、育雏期温度与湿度管理
日龄 | 温度 |
---|---|
1-3日龄 | 38-39 |
4-6日龄 | 36-37 |
7-10日龄 | 35 |
10-20日龄 | 32-33 |
20日龄以后 | 30 |
同时,湿度也是育雏期管理的关键。一般要求相对湿度为5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鹌鹑的健康。
二、饲养与饮水
白羽鹌鹑的饲养管理需要细心和耐心。
- 1-10日龄前饮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
- 1-2日龄可自由饮0.01%高锰酸钾水。
- 1日龄喂4次,2-5日龄喂8次,6-20日龄喂6次。
- 饲料以米粒大小为宜,撒料要厚薄适中。
三、预防接种与转群
雏鹑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是确保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转群时,注意温度的稳定性,以及成鹑笼的料槽、水槽要相应低一些以便雏鹑适应。
四、光照与通风
1-10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大一些便于雏鹑采食和饮水。
通风是保证雏鹑体质的重要条件,掌握在工作人员感到身体舒适即可。
五、案例分析
河南鹑都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将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从60%-70%提升到95%-97%,为鹌鹑养殖业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一、优化育雏环境,提高白羽鹌鹑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在白羽鹌鹑育雏过程中,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以中禽鹌鹑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为例,他们通过精确控制育雏室温度和湿度,成功将育雏期成活率提升至95%-97%。具体措施包括: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从1-3日龄的38-39℃,到20日龄以后的30℃;保持相对湿度在55%左右,以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的体温调节问题和疾病风险。
饲料与饮水是白羽鹌鹑健康成长的基石。在河南鹑都实业有限公司的案例中,他们强调饲料的易消化性和营养均衡,1-10日龄的饲料以米粒大小为宜,撒料厚度保持在0.5厘米。此外,1-2日龄的雏鹑饮用0.01%高锰酸钾水,既能增加饮水量,又能杀灭部分细菌,提高雏鹑的抗病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白羽鹌鹑育雏过程中,优化环境、饲料与饮水管理、转群技巧、光照与通风、预防接种与消毒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细致地管理,才能确保白羽鹌鹑健康成长,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