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育雏期,需注意温度、湿度、饲料等
在孔雀养殖的过程中,育雏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雏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养殖效益。以下,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育雏期间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种蛋的选择与处理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雏鸟的健康。优质的种蛋应该是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表面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点等。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天,保存温度应控制在18℃,相对湿度为70%~80%,确保通风良好。入孵前,种蛋需要进行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
参数 | 标准 |
---|---|
蛋形 | 大小适中,平均90g |
表面 | 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点 |
保存时间 | 不超过15天 |
保存温度 | 18℃ |
相对湿度 | 70%~80% |
二、育雏间的设置
育雏间分为室内育雏和室外育雏。室内育雏可以使用角铁等材料搭建架子,每个架子尺寸为250cm×120cm,底高80cm,四周高60cm。使用1.5cm×1.5cm的电焊网,也可用胶网或鱼网,适合饲养20日龄前的雏鸟。
三、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是育雏期间的关键因素。阴天时,温度宜高,晴天时,温度宜低。开始时,温度应保持在34℃,之后每天降温0.3℃。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观察雏鸟的表现,如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雏毛匀整光滑、休息安宁,则是温湿度适宜的标志。
雏鸟的肠胃容积小,易饥饿,因此饮水和食料供给应充足。应使用全价料,每天喂食5~6次,喂给量以刚好吃完,不大量剩余为宜。以防残料污染变质。
五、分群饲养
由于雏鸟体质、品质、雌雄差别,容易出现个体大小不一、强食弱食的现象。应及时将雌雄、强弱雏鸟分群饲养,以便于饲养管理。
六、光照与饮水
育雏初期,以自然光为宜。1周龄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让雏鸟适当晒晒太阳,有助于骨骼发育。饮水应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开食后供给清洁饮水,水温以25℃左右为宜。饮水要常换,每周喂给一次0.1%的百病清等溶液。水具要常洗刷消毒。
七、注意事项
1. 空气要新鲜:雏鸟代谢旺盛,会产生二氧化碳、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室内育雏既要保温,又要通风,确保人进入育雏室不感觉闷。
2. 饲料要丰富:根据雏鸟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3. 严格消毒:定期对育雏间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在孔雀育雏期间,温度、湿度、饲料等关键因素都需要严格把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雏鸟健康成长,为养殖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种蛋挑选,奠定健康基础
在孔雀育雏的起始阶段,种蛋的品质至关重要。我们选取大小适中、蛋形标准、表面光滑、无破损与污染的种蛋,确保孵化后雏雀的健康。在储存种蛋时,温度控制在18℃,相对湿度70%-80%,保证通风,同时,入孵前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预防细菌滋生。室内外育雏,灵活应变
育雏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阶段。初期,雏雀在室内育雏,使用角铁搭建架床,确保每平方米饲养20日龄前的雏雀数量适宜。20日龄后,雏雀逐步适应室外环境,每平方米饲养量减少,同时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整,避免因高温导致雏雀闷热死亡。雏雀优选,提升育成率
挑选体质健壮的雏雀是关键。健康的雏雀表现为膘肥体壮、毛发光泽、挣扎有力。我们将体重过小、孱弱无力或畸形的雏雀剔除,以确保育成率。空气新鲜,环境优化
由于雏雀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因此,室内育雏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人进入育雏间时感觉舒适。同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育雏初期,以自然光照为宜。一周龄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让雏雀适当晒太阳,促进骨骼发育。饮水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并保证清洁饮水,水温控制在25℃左右。水具需经常清洗消毒。 针对雏雀体质、性别差异,进行分群饲养,以便于管理。强健的雏雀与体弱者分开,避免因争食而影响群体均衡生长。科学喂食,营养充足
根据雏雀的肠胃容积小、易饥饿的特性,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食料。配合全价料,每天喂食5-6次,喂量以雏雀刚好吃完、不浪费为宜,防止食物污染变质。 温湿度控制是关键。阴天时保持较高温度,晴天时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4℃左右,并逐渐降低,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观察雏雀的状态,适时调整温湿度。光照调节,促进发育
光照对于雏雀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人工光照调节,模拟自然光照,确保雏雀在适当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