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吕如旺通过种植、销售雪里红实现致富

在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位名叫吕如旺的农民,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通过种植、销售雪里红实现了致富的梦想。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农业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梦想的故事。

吕如旺通过种植、销售雪里红实现致富

从撂荒地到聚宝盆:雪里红的种植之路

吕如旺所在的村庄曾经是一片撂荒地,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吕如旺开始尝试种植雪里红。他 从余姚引进了优质的雪里红种子,然后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

技术投入与精细化管理

为了提高雪里红的产量和质量,吕如旺在种植过程中注重技术投入和精细化管理。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如滴灌、病虫害防治等,同时,他还对土壤进行改良,确保雪里红能够健康生长。

种植技术 具体措施
滴灌 采用滴灌技术,保证雪里红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病虫害防治 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雪里红生长健康
土壤改良 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为雪里红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在雪里红丰收的季节,吕如旺面临着销售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订单农业的模式,与周边的商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吕如旺成功地将雪里红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订单农业的优势

订单农业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农民提前锁定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订单农业还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

优势 具体表现
锁定销售渠道 与商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无忧
降低市场风险 提前锁定销售价格,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品牌化、包装化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

带动脱贫与就业:雪里红的产业效应

吕如旺的雪里红种植项目不仅为他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脱贫与就业。通过种植雪里红,许多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 促进农业产业化:雪里红种植项目的成功,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托管模式,唤醒沉睡土地

通过引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代耕代种农地托管模式,村民们成功唤醒了曾经丢荒的土地。这种方式让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农民的需求一旦得到响应,就能通过这一模式获得持续的发展机遇。

吕如旺通过种植、销售雪里红实现致富

规范钢筋植筋,确保工程质量

在钢筋植筋施工中,严格按照《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执行,确保取孔深度和孔径符合标准。例如,φ14的钢筋取孔深度210mm,孔径18mm,这样的规范操作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蔬菜产业助力脱贫,打造致富之路

蒿林乡通过优化果蔬产业布局、调优生态农业结构,成功引导合作社进行技术投入与精细化管理。这些举措使得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多个行政村,让460余户脱贫户通过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或务工等途径实现稳定增收。

吕如旺每年种植蔬菜30亩,同时通过订单形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约50亩。他每年收购榨菜和雪里红超过25万公斤,加工后投入市场,年销售额达30万公斤以上,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这种订单农业的模式,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榨菜基地回归家乡,节省成本促发展

吕如旺在贩销腌榨菜过程中,萌生了将榨菜基地搬回老家的想法。这样不仅节省了贩销成本,还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户致富。1998年,他成功进行榨菜种子试验,从2000年开始,利用冬闲田种植了30亩榨菜和雪里红,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多元化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经营过程中,吕如旺积极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如设立专柜销售,日售量稳定在550公斤以上。他还计划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以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