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炎陵县千亩竹荪地,探索珍稀食用菌种植新领域
在湖南炎陵县的十都镇,一片绿意盎然的竹荪基地正悄然兴起。这里,千亩竹荪地成为了探索珍稀食用菌种植新领域的典范。
竹荪种植:从零到千亩的跨越
起初,这里的种植户对竹荪的种植一无所知。只是,因为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竹荪种植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如今,这片千亩竹荪地,不仅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技术引领:从菌棒到大自然的融合
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仿野生种植方式,将竹荪菌种直接植入竹林土壤中,利用竹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竹荪生长更加健康、美味。
数据显示,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竹荪的亩产量达到了236.53公斤,远超传统菌棒种植的亩产量。
种植方式 | 亩产量 |
---|---|
仿野生种植 | 236.53公斤 |
传统菌棒种植 | 100公斤 |
市场前景:千亩竹荪,千万元收益
因为竹荪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炎陵县十都镇的竹荪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1000万元的纯收入。
竹荪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菌中之王”。在市场上,竹荪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千亩竹荪,不仅为炎陵县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片绿色土地上,竹荪种植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技术引领,竹荪种植走向规模化
从2010年开始,炎陵县便开始了竹荪的规模化种植。以陵县桃源洞竹荪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他们通过筹集资金400余万元,覆土栽培竹荪400余亩,成为了当地竹荪种植的领头羊。合作社不仅提供菌种供应、技术培训,还负责产品的购销,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市场需求旺盛,订单络绎不绝
由于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在炎陵县十都镇南流村,500亩竹荪进入采摘高峰期,福建、浙江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收购。订单排到了7月中旬,每天需要请十几人帮忙采收和烘烤。这种繁忙的景象,正是竹荪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生动体现。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种植模式
在炎陵县,竹荪的种植模式多种多样。有采用黑色遮阳网的种植模式,也有仿野生方式的林下种植。这些不同的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竹荪的产量,还保证了其品质。当地农业局农技人员会定期到基地对种植户进行培训,讲解竹荪种植的各个环节,确保种植户能够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
未来展望:竹荪产业持续发展
因为竹荪产业的不断发展,炎陵县正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千亩以上。这不仅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也将推动整个竹荪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炎陵县的竹荪产业能够更加繁荣,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