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孕育生态甲鱼,一只甲鱼6年蜕变为亿元产业
金秋十月,安吉天子湖镇高庄村,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映入眼帘。沿着通村公路望去,各式外地牌照的小汽车穿梭不息,客商们直奔田间那一片片用绿色塑料网围成的水塘。
村民们忙碌着,踩着水塘,不时从水中拎出一只只肥美的甲鱼。这些甲鱼,正是高庄村脱贫致富的秘密武器。从一只甲鱼的蜕变,到如今亿元产业的崛起,高庄村的故事,是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
生态甲鱼,品质赢得市场
杨国乔是高庄村的一名村民,他对甲鱼养殖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高庄甲鱼的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养殖效益远远超过了传统农作物。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裕才算过上好日子。"杨国乔的这句话,道出了高庄村的发展理念。6年来,他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了全村100多户村民开展甲鱼养殖,养殖面积也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近3000亩。
科学规划,绿色发展
年份 | 政策 | 影响 |
---|---|---|
2018 | 《梅州市梅县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对全区水域滩涂和渔业生产发展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
去年 | 水质监控系统安装 | 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养殖水平 |
2009 | 摩天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成立 | 制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
品牌提升,产业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甲鱼品质和品牌影响力,高庄村成立了摩天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唐圣”商标。这些举措,让高庄甲鱼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大都市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品牌提升是高庄生态甲鱼产业化发展必经之路。”天子湖镇党委书记肖家青说。政府积极引导合作社提高甲鱼养殖技术,推广标准化养殖,建设生态甲鱼养殖示范基地,同时还把甲鱼文化和美丽乡村经营相结合,推出甲鱼文化展示、垂钓、餐饮、商务等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做强产业文化,使高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浙北“甲鱼第一村”。
在高庄村,甲鱼的生长周期在20个月左右,比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甲鱼长一倍以上。养殖户在饲料配比方面也大有讲究,甲鱼饲料主要来自农户自家种植的南瓜、冬瓜、番薯等粗粮。为了提高甲鱼品质,杨国乔要求养殖户严格控制养殖密度,“这样既可以减少甲鱼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次数;又能给甲鱼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增加甲鱼运动量,养出高品质甲鱼。”
高庄村甲鱼养殖业的发展,不仅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座座生态规模养殖场点缀在田野乡间,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一抹亮色。
注意
已经阐述了青山绿水孕育生态甲鱼,一只甲鱼6年蜕变为亿元产业。,现在进入生态甲鱼:6年蜕变为亿元养殖新宠的主题。
高庄村,一个位于安吉天子湖镇的小村庄,近年来因养殖生态甲鱼而名声大噪。这个村庄的故事,从一位村民的敏锐洞察力开始,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亿元养殖新宠的传奇。
甲鱼养殖:从一户到全村的变革
梅县区在2018年就着手编制了《梅州市梅县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对水域滩涂和渔业生产发展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这一顶层设计,为高庄村的甲鱼养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也为当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庄村的甲鱼养殖,始终坚持生态养殖的理念。水源来自摩天水库,与村民饮用水同源,保证水体无污染。2009年,高庄村成立摩天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统一质量标准,监督饲料配比,监管水塘水质,确保甲鱼品质。
如今,高庄村的甲鱼养殖业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20%左右的农户从事甲鱼养殖,30%—40%的农户从事销售、饲料加工、管理等相关工作,村集体每年从中增收约40万元。去年,高庄村甲鱼销售约亿元,每户净收入约30万元。
未来展望:生态养殖引领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