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绿肥种植技术:利用非粮食作物生产肥料

在广袤的田野间,绿肥作物如同大自然的画笔,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卷。它们不仅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更在默默无闻中扮演着土壤肥力的守护者角色。

绿肥种植技术:利用非粮食作物生产肥料

绿肥作物:土壤的天然肥料

绿肥作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肥料使用的植物。它们通过翻耕入土壤中,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从而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绿肥作物 作用
苕子 适应性广,含氮量高,可改善土壤结构
草木樨 含有机质丰富,分解快,肥效迅速
毛叶苕子 根系发达,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与传统的化肥相比,绿肥种植具有以下优势:

  • 投资少,肥效高:种植绿肥只需要少量种子和肥料,就地种植,就地使用。
  • 改良土壤:绿肥含有大量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 综合利用效益大:绿肥可作为饲料喂牲畜,发展畜牧业,而畜粪可以肥田,二者可以互相促进。

绿肥种植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绿肥品种: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绿肥品种。
  •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
  • 开好排灌沟:绿肥作物怕涝,一般要做到水多时能排,干旱时能灌。
  • 做好绿肥作物的留种工作:种子是基础,所以要加强良种选育和繁殖工作。
  • 豆科绿肥作物应采用根瘤菌拌种,以提高它们的根瘤生长和固氮的能力。

某农业合作社在2019年开始推广绿肥种植技术,通过种植苕子、草木樨等绿肥作物,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该合作社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0%,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作物产量提高了15%。


前面谈到了绿肥种植技术:利用非粮食作物生产肥料,改善土壤环境。,后面将重点放在绿肥种植:土壤改良新途径上。

踏入武汉江夏的冬日田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红花草在寒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绿肥种植的传奇故事。

绿肥种植技术:利用非粮食作物生产肥料

与化肥等传统肥料相比,绿肥种植具有投资少、肥效高的显著优势。只需少量种子和肥料,即可实现就地种植、就地使用,大大节约了人力和运力。此外,绿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分解迅速,肥效显著。

绿肥不仅可以作为肥料,还能作为饲料喂牲畜,发展畜牧业。畜粪又可以肥田,实现农业循环利用。这种综合利用的效益,使得绿肥种植在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选择绿肥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性。例如,苕子绿肥适应性广,豆科绿肥作物的根瘤菌适应在中性左右的酸碱度环境下生长活动。此外,苕子喜欢湿润而不积水的土壤。

适时播种是提高绿肥产量的关键。一般在10厘米土壤温度≥10℃即可播种。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而异,如草木樨处理后的种子1.5-2公斤/亩,苜蓿0.5-1公斤/亩,毛叶苕子为每亩4公斤左右,箭筈豌豆为每亩10-15公斤,草木樨为每亩1.5公斤。

种子是绿肥种植的基础,因此要加强良种选育和繁殖工作。同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绿肥作物留种,以保证种子质量。

因为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肥种植在农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绿肥种植将助力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