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技术大全:探讨甲鱼养殖方法与技巧
一、甲鱼池的建造
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鳖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置均可,高度1m左右。
鳖苗来源,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不得超过200kg。
三、饲料投喂
种类 | 适合年龄 | 投喂方法 |
---|---|---|
动物内脏和下脚料 | 幼甲 | 切成碎肉丁,慢慢喂食 |
植物性饲料 | 成年甲 | 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等 |
使用鲜料喂食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五、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在甲鱼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病害,如霉菌病、白点病、疖疮病等。对于病害的控制, 要预防为主,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甲鱼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温室甲鱼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通过人工调节环境,使温室内的气温始终保持在34℃左右,水温保持在30℃左右。温室管理人员还要填写温室日志,记录下每天温室内的温度状况及天气、气温状况。
稻田养殖甲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适合靠近水源、储水能力强、水质较好的地方。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加高田埂,挖水沟排水。
仿野生甲鱼养殖的主要目的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接近野生甲鱼,实行放养的方式,但并非完全放养,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探讨甲鱼养殖方法与技巧。的部分完成,下一步是甲鱼养殖实战攻略。
选址是关键。选择一个环境幽静、向阳避风、排水方便、水源干净无污染的地点,最好是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池塘四周要建造坚固的防逃设施,底部要铺设一定厚度的沙土,以便甲鱼挖洞。
选择健康、活力强的甲鱼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30分钟。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大小和水源情况来定,一般亩放2-3龄幼鳖100-150公斤。
甲鱼是杂食性动物,喜欢食动物性饵料。投喂时应以鲜嫩的鱼、虾、昆虫等为主,辅以植物性饵料如水草、蔬菜等。投喂量要根据甲鱼的体重和摄食情况来调整,一般日投喂量为甲鱼总重量的5%-10%。
保持水质清洁是保证甲鱼健康生长的关键。要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在适宜范围内。发现水质恶化要及时处理,如更换部分水、添加消毒剂等。
甲鱼常见的病害有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预防病害的关键是加强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密度过大。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较高,但投资较大,风险也较高。养殖者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合理规划,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