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干烧心病:紫甘蓝在干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
作者:花田隐者•更新时间:21小时前•阅读5
一、病因探秘
众所周知,紫甘蓝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害。而紫甘蓝干烧心病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过去,许多研究认为,类似于大白菜、甘蓝的干烧心病属结球期生理病害,均系钙供应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但从田间直观调查看,紫甘蓝包心期天气干旱、空气湿度低、土壤干燥缺水,或地势偏高、浇水不匀、或偏施氮肥,尤其是施用尿素或硫铵的地块易发生此病。
二、症状解析
症状 | 描述 |
---|---|
初期症状 | 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限制面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
后期症状 | 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霜状霉层;叶球心叶边缘组织坏死,内部发生褐变或细菌趁机侵入,造成内部组织进一步变质或坏死。 |
三、防治方法
- 选择浇灌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平整土地,适期浇水,尤其是包心期遇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
- 合理适量追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在此基础上再试用补钙或补锰技术。补钙可选用0.7%的水氯化钙附加50×10^-6萘乙酸在包心初期开始分次喷洒心叶,或心叶撒施专用氯化钙缓效颗粒剂。补锰可喷洒0.7%硫酸锰。
-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施用腐熟的堆肥。注意防治蚜虫。
在某地区,紫甘蓝干烧心病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当地紫甘蓝的产量和品质。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钙含量较低,且施肥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当地农户采取了以下措施:选择钙含量较高的土壤种植,合理施肥,增加钙肥施用量,并选用抗病品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紫甘蓝干烧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谈及紫甘蓝干烧心病:紫甘蓝在干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之后,再深入一下紫甘蓝干烧病:绿色防控新方案。
病因分析:土壤干旱与钙元素不足
紫甘蓝干烧病的病因主要是土壤干旱和钙元素不足。在结球过程中,叶球心叶边缘组织坏死,内部发生褐变或细菌趁机侵入,造成内部组织进一步变质或坏死。由于此期间生长迅速,80%-90%球叶在此期间长成,需要大量包括钙质在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和适宜的综合环境条件。若综合条件不适宜,如天气干旱、土壤返盐、重施氮肥等,不断增加土壤溶液浓度,相应冲淡了土壤溶液中钙的含量,影响或阻碍钙的吸收与运输,导致叶球得不到足够的钙,从而引发干烧病。
- 选择浇灌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平整土地,适期浇水,尤其是包心期遇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
- 合理适量追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在此基础上再试用补钙或补锰技术。补钙可选用0.7%的水氯化钙附加50×10-6萘乙酸在包心初期开始分次喷洒心叶,或心叶撒施专用氯化钙缓效颗粒剂。补锰可喷洒0.7%的硫酸锰。
-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施用腐熟的堆肥。注意防治蚜虫。
案例分析:某地区紫甘蓝干烧病防治效果显著
在某地区,农户们采用上述绿色防控新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调查,实施新方案后,该地区紫甘蓝干烧病的发生率降低了80%,产量提高了20%。这充分证明了绿色防控新方案在紫甘蓝干烧病防治中的实用价值。
未来展望:绿色防控助力紫甘蓝产业发展
因为绿色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防控技术在紫甘蓝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防控技术将为紫甘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