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紫甘蓝菌核病是一种危害紫甘蓝的真菌性病害

一、紫甘蓝与菌核病的紧密联系

甘蓝,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而在众多甘蓝品种中,紫甘蓝以其独特的紫色外观和丰富的维生素含量脱颖而出,只是,在种植过程中,却时常受到菌核病的侵扰,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

紫甘蓝菌核病是一种危害紫甘蓝的真菌性病害
症状描述 影响程度
叶片或叶球受害 导致减产10-30%
茎基部病变 影响整株生长和最终产量

紫甘蓝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或叶球,初期表现为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随后病组织开始软腐。在潮湿环境下,可观察到白色或灰白色絮状菌丝出现。因为病情的发展,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导致全株枯死,病部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三、发病规律与传播途径

紫甘蓝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复杂,主要靠菌核传播。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感染植株。

四、防治技巧

  1.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减少次年初侵染。
  2. 冬春季注意通风排湿,生长期及时清除基部老黄病叶及病株。
  3. 发病初期清除染病组织,并选用有效药剂进行防治。

以下表格列举了部分常用防治药剂:

药剂名称 使用倍数 喷雾频率
甲霉灵 600倍 7-10天一次
多霉灵 700倍 7-10天一次
菌核净 1200倍 7-10天一次
特克多 1200倍 7-10天一次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紫甘蓝菌核病的发病风险,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从紫甘蓝菌核病是一种危害紫甘蓝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渡到紫甘蓝菌核病防治新策略探析,我们继续前进。

紫甘蓝种植,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紫甘蓝菌核病是一种危害紫甘蓝的真菌性病害
  1.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
  2. 冬春季注意通风排湿,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株。
  3. 在早春子囊盘萌发时,及时铲除子囊盘,减少初侵染源。
  4. 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组织并进行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因为科学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紫甘蓝菌核病的防治将更加高效、绿色。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紫甘蓝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