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涉及繁殖、饲养和防治,需掌握相关技术
作者:畜养先锋•更新时间:16小时前•阅读4
章节 | 内容概览 |
---|---|
第一章:鹌鹑舍建造 | 光线微暗的鹌鹑舍,夏季良好的通风,防止害虫侵害 |
第二章:鹌鹑饲养管理 | 分群饲养,定时配种,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和环境 |
第三章:疾病防治 | 常见疾病如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溃疡性肠炎等防治方法 |
第四章:孵化技术 | 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第五章:饲料与营养 | 鹌鹑的食性、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 |
第一章:鹌鹑舍建造
建造鹌鹑舍时,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好,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间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的产蛋率。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孵化间。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提高种蛋的受精率。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为100只/1周龄/平米,85只/2周龄/平米,70只/3周龄/平米,50只/4周龄/平米。养殖鹌鹑的周边环境要安静,防止受惊忧。
常见的鹌鹑疾病有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石灰脚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将0.1%的二甲氧基嘧啶钠粉拌喂或溶水饮用,清洗消毒,添加磺胺类药物等。
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最晚不超过24小时。
鹌鹑的食性杂,喜欢吃颗粒状的饲料、昆虫、青饲料等。饲料配方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萝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要保证饲料的稳定性,避免突然更换。
我们刚刚完成了鹌鹑养殖涉及繁殖、饲养和防治,需掌握相关技术。的讲解,现在切换到鹌鹑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鹌鹑疾病症状与防治
鹌鹑养殖技术要点
鹌鹑养殖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饲养场地选择、设备配置、种鸟选择、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
- 分群饲养: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以提高种蛋受精率。若混合饲养,雄雌比例宜为1:3,非配种雄鹑可作肉鹑处理。
- 选种:选择优良种鹑,雌鹑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克,年产蛋量达250个以上;雄鹑啼声宏亮,体壮胸宽,鹑爪完全伸开,体重120-130克。
- 喂料:鹌鹑喜食颗粒状饲料,如豆饼、鱼粉、玉米面等,可适量添加昆虫、青饲料等。喂料方法有干料和湿料两种,夏季干料与水比例为1:3,冬季为1:2,春季为1:2.5。每天喂4次,定时定量。
- 产蛋:产蛋期间,光照对提高产蛋率至关重要。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建议使用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
- 密度:幼鹑平养密度为100只/1周龄/平米,2周龄为85只/平米,3周龄为70只/平米,4周龄为50只/平米。
- 环境:保持养殖环境安静,避免惊扰母鹑产蛋。
- 饲料:饲料营养要丰富,品种多样化,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
- 疾病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和管理细节,相信您能够成功养殖鹌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