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花生中后期产量低,需科学管理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是,花生在生长中后期常常出现产量低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为您解析花生中后期管理的关键,助您实现高产。

花生中后期产量低,需科学管理

一、水肥管理

花生进入中后期后,需肥量和需水量都大大增加。

  • 水分:花生中后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应保持土壤湿度在60%~70%。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导致产量低。
  • 肥料:此时花生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应适时追肥。每亩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二、中耕培土

  • 时间:一般在花生开花后的20天左右进行,也可人工培土。
  • 方法:结合追肥进行深中耕,培土迎针,缩短果针的入土距离,为果针发育创造一个疏松的土层。

三、病虫害防治

  • 棉铃虫:使用2.5三氟氯氰菊酯进行防治。
  • 蛴螬:使用辛硫磷500到700倍溶液进行灌根。
  • 蚜虫:使用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施防治。
  • 叶斑病:使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每亩用量在40克到50克,加入30公斤清水进行喷施,连续进行二到三次,中间间隔10天左右。
  • 茎腐病、锈病:使用75%的百菌清600倍溶液进行喷施,每亩用量在40公斤左右,频率和叶斑病的使用一样。

四、控旺

花生中后期徒长现象很容易发生,此时可使用烯效唑、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施。控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花生株高达到35公分左右,第二次在第一次控旺结束后两周左右进行。

五、适时采收

当花生主茎叶片开始变黄、脱落,上部只剩下四五片绿叶的时候,荚果成熟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收了。采收后花生的含水量较大,需要及时进行晾晒,避免花生出现霉烂变质。

花生中后期管理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控旺和适时采收,农民朋友可以有效提高花生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水肥管理 保持土壤湿度,适时追肥
中耕培土 结合追肥进行深中耕,培土迎针
病虫害防治 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控旺 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施
适时采收 根据成熟度进行采收

精细管理花生,增收不再遥远

在河南省某村,李大哥种植了10亩花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他采用了精准灌溉技术。通过安装滴灌设备,根据花生需水量进行定时定量灌溉,同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使土壤水分保持在60%-70%之间。结果显示,该地块的花生产量比往年提高了15%,李大哥乐开了花。

花生中后期产量低,需科学管理

案例二:科学控旺,保证花生健壮生长

在山东省某县,王大爷种植了30亩花生。他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观察花生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防治叶斑病、茎腐病等病虫害。通过使用烯唑醇、百菌清等农药,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了花生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花生增产新策略的实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花生种植过程中,农民朋友们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花生增产新策略,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