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竹林种植竹荪,经济效益显著
在缙云县,一场绿色经济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曾经的荒废竹林,如今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希望。这里,竹荪种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项目 | 内容 |
---|---|
竹荪种植面积 | 超过千亩 |
亩产鲜竹荪 | 超过一千斤 |
产值 | 超过一万元 |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在缙云县,竹荪种植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故事要从缙云县新建镇鱼川村说起。这里,郁郁葱葱的竹林下,散落着白色的伞状菌体,这就是竹荪。王军峰,一位普通的种植户,他的竹荪种植基地就在这里。
“市场价格现在是整批去的是170—180一斤,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有销售渠道,通过包装的话这个价格肯定还要上去的。”
王军峰的竹荪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技术难题、市场波动等种种挑战。只是,正是这些挑战,让他更加坚定了种植竹荪的决心。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应国华,作为王军峰的技术顾问,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他这个条件在我们丽水还是有普遍意义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我们讲林下经济的话,像他这个种,按照他现在这样的话,农民是有效益的。”
竹荪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和细心。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王军峰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终于掌握了竹荪种植的秘诀。
竹荪的采摘季节从7月开始,全年可采摘3批。目前,王军峰的竹荪基地已采收鲜竹荪8000斤左右,而十斤鲜竹荪就能烘成一斤干竹荪。
销路方面,王军峰信心满满。他提前就与杭州的客户建立了联系,确保了竹荪的销售渠道。
竹荪种植的成功,不仅为王军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在缙云县,像王军峰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竹林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缙云县将继续加大竹荪种植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受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竹荪将成为缙云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竹荪种植:竹林里的“金伞”
技术指导:专家助力农民增收
王军峰是双桥村的种植户之一,他原本对竹荪种植一无所知。只是,一次由缙云县林业局举办的培训,让他对竹荪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联系了丽水市农科院的专家,并在自家的竹园里开始了竹荪种植的尝试。聘请了丽水市林科院副院长应国华作为技术顾问,王军峰的竹荪种植之路越走越稳。
林菌间作:互利共赢的生态模式
实践证明,“林菌间作”模式不仅改善了竹子根部的营养,促进了竹林的生长,还能利用林下阴凉湿润的生态环境,提升食用菌的品质。这种模式实现了菌林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模式创新:公司+农户,共谋发展
尽管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种植成本也不低。为了降低风险,缙云县采用了“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民种植竹荪。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农民能够更好地分享竹荪种植的收益。
未来展望:多元化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因为竹荪种植的推广,缙云县还将结合林下中药材种植,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王军峰表示,他计划在竹荪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尝试林下中药材种植,让竹林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