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农民在竹林间种植竹荪,亩增效益高达9000元
在梁平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竹荪种植正成为农民们的新宠。曾经以竹子和竹笋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如今通过在竹林间种植竹荪,亩均增收高达90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竹荪种植:改变贫困村的命运
2017年,梁平县的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超过9000元,这得益于竹荪种植的兴起。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成功退出一类贫困村,竹荪种植成为了农民们的新希望。
竹林下的新机遇
竹荪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而桃江县凭借丰富的竹林资源,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培育,成功引种竹荪。竹林下种竹荪,不仅能改善竹林生长环境,实现菌林互补,每亩林地还能增收3万元。
在长汀县古城镇下增村,竹荪种植大户彭大清正忙着为即将收成的竹荪浇水施肥。他说,他今年种植竹荪5亩,预计收入有两三万块钱,明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竹荪的经济价值
这种菌类长得十分特别,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穿着雨衣的小姑娘。竹荪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更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通过人工种植,农民们靠它赚了不少钱。
农户李前刚在自家的竹林里挖了长约5米,深约20厘米,宽约40厘米的垄沟,垫上枯竹和枯竹叶,再洒上竹荪菌种,然后盖上土就成了。林下种竹荪,不仅节约了土地,也节约了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年份 | 农民人均收入 |
---|---|
2016年 | 5000 |
2017年 | 9000 |
预计2018年 | 12000 |
数据来源:梁平县统计局
在桃江县松木塘镇桃花江国有林场,清晨的阳光透过竹林,洒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这里,竹荪正在悄然绽放,成为农民们致富的新希望。
竹林变宝库,竹荪助力增收
彭大清的竹荪梦
竹荪种植采用“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楠竹下竹荪种植。由于竹荪不能连作,近年来,农民们结合林下养殖和包括木耳、中药材一起种植,以发挥竹林的最大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民真正走上“靠山吃山、靠竹吃竹”的增收致富路。今年白节镇农民利用楠竹林地种植竹荪达200余亩,农民可实现竹荪纯收入达240多万元。
通过考察学习,文力平发现梁平区丰富的竹海资源,非常适合种植竹荪。贵州织金县熊家场镇雨田禾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采用仿野生种植方式,投入10余万元,从宜宾引种,流转土地10亩开始种植竹荪。梁平龙滩柚子股份合作社,现已登记注册入股社员124户,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一亩平常的竹林亩产值不过五、六百元,经过低产改造后,产值可上升到一千多元,但在里面间种竹荪后,产值却能增长十倍,达到一万元。在县林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该镇正直村3户农民已经在竹林里栽种完成5亩竹荪,当地农民为这一增收“新门路”高兴不已。
利用毛竹林覆盖材料稻草、砻糠做栽培原料,于4月下旬播种竹荪。由于试验地海拔在800米以上,湿润凉爽,适合竹荪生长,到7月26日首批竹荪就已开始采收,现在日采收数量20公斤以上,预计采收时间延续到10月份,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亩均增收万元。竹林套种竹荪技术为有效解决食用菌生产“菌田矛盾”提供了一个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