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小麦中后期管理需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是决定其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麦田病虫害的高发和水分管理的精准度,对小麦的最终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小麦中后期管理需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一、病虫害防治:守护小麦健康

病虫害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一大挑战。

病虫害类型 防治方法
条锈病 重点监测,及时喷洒专用杀菌剂。
赤霉病 预防为主,适时用药,降低发病风险。
蚜虫、红蜘蛛 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吸浆虫 适时调整播种期,避开虫害高峰期。

二、水分管理:精准灌溉,助力丰收

  • 灌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生育时期,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有效节水。
  • 适时灌溉:密切关注土壤墒情,适时进行灌溉,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 防止旱涝:既要防止旱情,也要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的病害。

三、案例分析:成功管理的秘诀

丰收在望:全国小麦长势喜人

今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苗情长势显著优于往年,有望实现夏粮丰收。据3月底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例达86%,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小麦生产的良好态势。

小麦中后期管理需关注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

病虫害防控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关键。要落实防控属地责任,强化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同时控制蚜虫、红蜘蛛和吸浆虫的危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以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

水分管理是确保小麦正常生长的关键。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措施。因地制宜,改常规浇水为浇足浇好关键水,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应对挑战:防灾减灾与抗灾夺丰收

当前,小麦生产面临“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病虫害等灾害的威胁。为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完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物资、技术等各项准备。特别是针对今年部分麦田群体偏大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一喷四防”措施,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防止早衰,减轻病虫害和“干热风”危害。

肥水管理:分类管理与促控结合

肥水管理要根据小麦不同长势、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进行分类管理。对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肥水后移,控旺促壮;对苗情偏弱的麦田,肥水早攻,促弱转壮;对苗情正常的田块,施好拔节肥,浇好扬花灌浆水,施好穗粒肥,有效促进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专家指导:田间管理与技术方案

继续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完善技术方案,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因地制宜搞好田间管理。通过科学管理,确保小麦丰收在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