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2020年大棚养殖泥鳅技术,探讨高效养殖方法与前景

泥鳅,作为一种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的水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大棚养殖泥鳅以其高效、稳定的特点,成为了许多养殖户的首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2020年大棚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探讨其高效养殖方法与市场前景。

2020年大棚养殖泥鳅技术,探讨高效养殖方法与前景

一、大棚养殖泥鳅的优势

  • 环境可控:大棚养殖可以控制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提高养殖成功率。
  • 节省成本:大棚养殖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且养殖周期短,效益高。
  • 减少病害:大棚养殖可以降低泥鳅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减少病害的发生。

1. 鱼池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池。池子用砖砌成,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

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规格大致相同。放养前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3. 水质调节

水质颜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高温季节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搭盖荫棚遮凉。

4.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鱼粉、豆饼及饵料。待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5. 大棚管理

冬季及早春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及晚春,覆盖塑料薄膜,晚上盖稻草席。

6. 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三、市场前景分析

因为人们对泥鳅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年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泥鳅年产量已超过100万吨,但市场需求仍远大于供给。因此,大棚养殖泥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此外,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泥鳅的养殖周期逐渐缩短,成本降低,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效益。预计未来几年,大棚养殖泥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大棚养殖泥鳅,投资约16000元,养殖面积1亩。经过半年时间,收获泥鳅2000斤,按市场批发均价11元计算,收入22000元。扣除成本后,纯利润约6000元。该养殖户表示,大棚养殖泥鳅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养殖项目。

大棚养殖泥鳅具有环境可控、节省成本、减少病害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掌握相关养殖技术,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相信您也能在泥鳅养殖领域取得成功。

项目 成本 收入 利润
投资 16000元
泥鳅产量 2000斤
销售收入 22000元
纯利润 6000元
2020年大棚养殖泥鳅技术,探讨高效养殖方法与前景

四、泥鳅鱼苗放养与投喂

六、注意事项与防病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