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池塘河虾单养高产,需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河虾,作为一种极不耐低氧的淡水虾类,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池塘中单养河虾,实现高产并非易事,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就能让你的河虾养殖事业蒸蒸日上。

池塘河虾单养高产,需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池塘准备与清整

项目 具体要求
池塘面积 3-8亩为宜
水深 1.5米左右
坡度 1:3-1:3.5
池底 平坦且略倾斜于排水口,淤泥不超过20厘米
水源 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在放养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清整和消毒。一般放养前7-10天,进水20厘米,每亩用100-125千克生石灰兑化后全池均匀泼洒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有害物。

科学放养

河虾的放养时间宜选择在阴雨天进行,或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影响虾苗成活率。放养前,要确保虾种规格整齐、健壮无病、体肢体无损,并投足量。

投饵管理

以不同时期投喂不同规格的河虾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前期辅以米糠等饵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坚持“四看”和“四定”。日投量为虾体重的3-7%,具体投喂量以2-3个小时吃完为宜,全季饵料系数为1.5-1.8。

河虾属于极不耐低氧的品种,夏秋季清晨气温一般比较低,特别是在闷热雷雨天气之后的清晨气压更低。一般河虾都集中到池边浮头,如果在这时下药,不但加大了池水的浓度,而且药物还会刺激河虾,使本来就承受不了缺氧环境条件的河虾,突然遭到强烈药物的刺激,马上就会窒息而亡。因此,清晨不能用药。

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左右比较合适。这期间池塘里溶氧量比较高,只要用药得当,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用药后应及时观察河虾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异样,可加注清水。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水温、溶解氧等指标,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同时,要密切关注河虾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适时捕捞

河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苗经过2个月的养殖每尾可达到3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因此,要适时捕捞,确保河虾品质。

河虾养殖:关键时机把握,科学用药技巧

池塘是青虾养殖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池塘至关重要。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至8亩为宜,坡比为1:3至1:3.5,水深约1.5米。池底应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放养前7至10天,需进行药物清塘,清除野杂鱼及有害物质。水草种植也是关键,如轮叶黑藻、黄丝草等,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50%,有助于改善水质和提供栖息环境。

池塘河虾单养高产,需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水质管理是河虾养殖的关键。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等,可改良池水环境。微孔增氧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每20亩配备3kw微孔增氧泵一台,确保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增氧时间为下午12:00至16:00和夜间24:00至第二天早上6:00,阴雨天或闷热天需额外增氧。

青虾单养一般分为两茬养殖。春季虾在冬春季放种,秋季虾在6月底至8月上旬放养。每茬虾养殖前都要进行池塘清整、清塘消毒、种植水草和设置网片。网片宽度为3-4米,长度根据池塘面积而定,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可设2排网片。这种分茬养殖模式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效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实践,河虾养殖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