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甲鱼,亩产效益可观
稻田养甲鱼,这一独特的生态种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农村致富的新途径。在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稻田里,甲鱼们悠然自得地游弋,不仅丰富了农田的生态多样性,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稻田与甲鱼的和谐共生
稻田养甲鱼,顾名思义,就是在种植水稻的稻田里养殖甲鱼。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自然条件,甲鱼在稻田中生活,既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又可以排泄物肥田,实现了水稻和甲鱼的互利共生。
亩产效益分析
种植作物 | 产量 |
---|---|
稻谷 | 1000余斤 |
甲鱼 | 约130余斤 |
在这样的种植模式下,每亩稻田的纯利润可达近万元,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收益。
生态种养,营养与健康
不同于传统养殖,稻田养甲鱼遵循生态种养原则,甲鱼完全以稻田中的天然食物为食,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有机稻的种植,更是提升了稻田养甲鱼产品的品质,使其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实践案例:稻田基地的崛起
以孔蒲中的稻田基地为例,总面积已接近80亩。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他在水田中放养了甲鱼、鱼、青蛙、田螺、泥鳅、黄鳝等多种水产生物,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种养系统。
行业数据: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产业精准扶贫
2015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50.16万公顷,产量为155.82万吨,亩产迈过69千克的新台阶。增收效益如此可观,使得稻渔综合种养成为不少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
云南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德宏州、红河州扶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成效明显,每亩产值近2000元,带动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刚才聊了稻田养甲鱼,亩产效益可观,每亩纯利润近万元。,现在聊聊稻田养甲鱼,亩产万元,生态养殖新典范。。
在传统的稻田耕作模式中,农民们辛勤劳作,期待着丰收的季节。只是,如今在许多地方,稻田不再仅仅是水稻的家园,它正逐渐转变为生态养殖的宝库。其中,稻田养甲鱼的模式,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稻田养甲鱼,不仅让水稻的产量有所提高,更带来了甲鱼这一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据统计,每亩稻田可以产出稻谷1000余斤,甲鱼约130余斤。甲鱼作为纯天然野生的产品,其营养价值极高,加上有机稻的效益,每亩纯利润可达近万元。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真正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湖北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郭家台,郭忠成便是稻田养甲鱼模式的实践者。2008年,他在四川看到当地人将甲鱼放在稻田养殖,便萌生了尝试的念头。回到宜城后,郭忠成开始在自家的稻田里进行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他的稻田甲鱼养殖模式逐渐成熟,每亩地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典范。
创新模式:稻鳖共生,效益翻倍
在郭忠成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也开始尝试稻田养甲鱼。他们采用了稻鳖共生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同时放养水稻和甲鱼。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甲鱼打架的现象,还提高了稻田的亩产值。据统计,采用这种模式的一亩田净利润可达2万元左右,甲鱼产量约为500斤,每斤售价70元左右,总收入可达3.5万元。
未来展望:打造品牌,开启生态养殖新篇章
因为生态养殖理念的深入人心,稻田养甲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未来,农民们将在此基础上,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养殖品牌,开启生态养殖的新篇章。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将加大对生态养殖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