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与螃蟹同养一池,探究其生存与生长关系
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业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农民朋友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混养模式——“螃蟹与鳜鱼混养”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养殖户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混养模式的优势,分析螃蟹与鳜鱼的生存与生长关系,并提供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一、为什么要实行螃蟹与鳜鱼混养
螃蟹池塘的换水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鱼卵和小杂鱼带入。而这些小杂鱼不仅会与螃蟹争夺饵料、空间和氧气,还会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而鳜鱼则正好相反,它们会捕食这些小杂鱼,减少耗氧因子,间接地增加水中溶氧,从而促进螃蟹的生长。
河蟹与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两者互不相残,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这些野杂鱼,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三、鳜鱼的繁殖与生长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的繁殖季节为4~7月份,6~9月份是生长旺季,这时候的鳜鱼生长速度快,到了11~12月,鳜鱼也不会停止生长。如今人工养殖的鳜鱼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大约在5个月左右即可上市。
在饲料投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以螃蟹为主,根据螃蟹的生长状态从而进行投饵料。如果是变成幼蟹,我们主要使用一些蛋白质比较高的沉性饲料。
五、混养模式的效益分析
鳜鱼可捕食蟹塘内小杂鱼,避免其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有利于河蟹生长,还增加了鳜鱼的产值,进而增加整体的养殖综合效益。近年来,为了规避单一河蟹养殖风险、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蟹池中混养鳜鱼,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增长。
六、高效生态混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为了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至2001年,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推广应用了蟹池套养龙虾、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养殖效率高、成本投资小、便于管理的螃蟹、甲鱼、青虾、鳜鱼生态混养方法。苗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用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3分钟,生长季节每月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对肥料、活螺、水草、饵料和工具用漂白粉消毒。
安徽滁州的钱克林养了一种凶猛的肉食鱼,而且还把它们和螃蟹养在了一起。一座水塘,三万螃蟹,六万“水老虎”,共饮一池水。这种独特的混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螃蟹与鳜鱼混养是一种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有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年份 | 混养模式 | 河蟹产量 | 鳜鱼产量 |
---|---|---|---|
2000 | 螃蟹与鳜鱼混养 | 12000公斤 | 8000公斤 |
2001 | 螃蟹与鳜鱼混养 | 15000公斤 | 10000公斤 |
2002 | 螃蟹与鳜鱼混养 | 18000公斤 | 12000公斤 |
从鳜鱼与螃蟹同养一池,探究其生存与生长关系。过渡到鳜蟹共养模式:创新养殖解决方案,我们继续前进。
互利共生,效益倍增
科学管理,精准投放
实践案例:安徽滁州钱克林的水上养殖园
未来展望: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