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稻鳅立体种养是一种将稻鱼共作与稻鳅共作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追求高效与生态并重成为了一种趋势。稻鳅立体种养模式应运而生,它巧妙地将稻鱼共作与稻鳅共作相结合,为农业生态种养开辟了新道路。

稻鳅立体种养是一种将稻鱼共作与稻鳅共作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

什么是稻鳅立体种养?

稻鳅立体种养,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块稻田中,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泥鳅。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水体、肥力和生物资源,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

优势 具体说明
生态效益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 提高稻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鳅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产出优质的泥鳅,实现一水双收、一田双效。

  • 稻田准备:选择排灌方便、水质清新、土质疏松肥沃的稻田。
  • 种苗放养:按照“早插秧,早放养”的原则,一般在早稻、中稻田插秧或抛秧后15天左右,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泥鳅苗约2万尾。
  • 饵料投喂:饵料一般由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组成。
  • 水质管理:田间水层始终不能低于沟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调水温,避免烫死泥鳅。
  • 捕捞及运输: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捕捞。
稻鳅立体种养是一种将稻鱼共作与稻鳅共作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

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水质清澈、土壤肥沃的稻田进行准备。田埂加固,设置防逃设施,保证养殖安全。按照“早插秧,早放养”的原则,一般在早稻、中稻田插秧或抛秧后15天左右,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泥鳅苗约2万尾。种苗放养前,用4%食盐液浸泡5~10分钟,以适应新的环境。

暂养与饵料投喂

泥鳅起捕后,进行清水暂养以排除体内污物,去掉泥腥味。暂养过程中,根据泥鳅生长情况和需求,科学调配饵料。一般采用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等饵料,并适时调整饲料的动植物比例。

养殖管理与水稻培管

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管理,确保田间水层始终不低于沟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调节水温,避免泥鳅烫死。同时,在施肥及防治病虫时,应做到科学施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肥,以免伤害泥鳅。

捕捞与运输

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适时进行捕捞。捕捞后,要进行合理的运输,以降低死亡率。运输过程中,注意避免阳光暴晒和大风久吹,保持适宜的温度。

稻鳅立体种养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能提高稻田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稻米的品质,使泥鳅的生长环境更加健康,提高泥鳅的品质和附加值。

未来展望

稻鳅立体种养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种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