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庭院生态模式养殖乌龟,探讨乌龟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长的方法

庭院生态养龟,不仅能够调节水质,丰富食料来源,还能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满足龟的生长发育需求。

庭院生态模式养殖乌龟,探讨乌龟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长的方法

庭院生态养龟的优势

  • 调节水质: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效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
  • 丰富食料来源: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 降低饲养成本: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饲养成本。
  • 减少病害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龟类的健康生长,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
  • 满足龟的生长发育需求:生态养殖模式为龟类提供了接近自然生长环境,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养殖池的设计和建造

  • 池的大小:根据养殖数量确定,最小为2平方米左右。
  • 池的形状:不限,但建议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便于管理和操作。
  • 池的深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池底垫泥土深1.5米,入土深20厘米,水深1米;另一种是不垫泥土深1米,水深70厘米。
  • 投食池和产卵场:一般占全池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能容纳全部龟取食为准。
  • 拦水墙:在离水面30厘米处,铺一块水泥板,用水泥将边隙抹平,以防漏水。在水泥板边缘和二分之一处各砌一座宽7厘米,高30厘米的拦水墙,分别为投食池和产卵场。
  • 斜形坡梯:在拦水墙中端建一块宽10厘米左右,长20厘米以上的斜形坡梯,分别入水3~5厘米,便于龟从养殖池爬入投食池取食。
  • 水中桥:在投食池与产卵场之间的中端建宽20厘米左右的水中桥,分别入水4~7厘米,龟经此桥出入产卵场时,能把龟身上沾的沙洗掉,避免带入养殖池。
  • 排水口:在养殖池近地面以及投食池和产卵场各设一排水口,不排水时可塞住,产卵场的排水口略高一些。
  • 溢水口:在拦水墙上设一溢水口,并用尼龙网拦好,以防大雨满池,龟逃走。
  • 产卵场底铺一层鹅卵石,以蓄水和漏水,上铺细沙。
  • 全池的上部四周两边贴2~3行瓷砖,以防鼠蛇和龟爬出。

日常管理

管理项目 具体措施
水生植物投放 投入龟鱼喜欢吃的水生植物,并相互搭配。如投放水浮莲或水葫芦,一定要搭配绿萍或红萍。
鱼类投放 养殖池投放的鱼类,以泥鳅、小鱼虾为主,田螺、蚌易污染水质,应小量投放,鱼虾投放量,以龟的数量来定,一般每平方米1千克左右。
补充投食 补充投食要定时、适量。
残腐茎叶处理 随时捞起浮在水面的残腐茎叶,并及时添换鲜活的水生植物。
鲜活鱼虾类补充 在养殖池内应适时补充一些鲜活鱼虾类,以利于繁衍和不断地提供龟的肉类饲料。
养殖池和投食池清洗消毒 在养殖池和投食池在换新水时,应时行洗刷消毒清理。
晾棚搭建 在养殖池上空1米以上的高处,可搭一个晾棚,以免烈日直接照射。
  • 水质净化:水体表面有了一层植被保护,水质能得到净化,污染减缓。
  • 饲养成本降低: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饲养成本。
  • 生长速度加快:在如同自然条件下的水体中,龟能自由采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庭院生态养龟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它不仅有利于龟类的健康生长,还能为养殖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庭院生态模式养殖乌龟,探讨乌龟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长的方法。的部分结束,现在开始庭院生态养殖,乌龟自然生长之道。

庭院生态模式养殖乌龟,探讨乌龟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长的方法

单一与混养:乌龟养殖的两种模式

在乌龟养殖技术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单一养殖和鱼龟混养。单一养殖模式中,池塘中只搭配一些滤食性的鱼类,投喂时只单纯喂养乌龟。而鱼龟混养则是按照常规鱼类养殖方法,放养吃食性鱼和滤食性鱼,乌龟放养密度稍小于正常密度,龟、鱼的投喂各行其是。

常见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主要包括稻、鱼结合,鱼鳖混养,猪—沼—鱼—果等。这些模式在保持水质肥度适中的同时,尽量采用循环过滤用水,必要时采用生物或环境改良方法处理水质,减少向自然水体排放养殖用水。

庭院养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块零星杂地,还可以利用原有小水池、废弃水坑、水沟、粪坑等改造后养龟。只要水源有保证,能精心管理,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益。

庭院生态养龟的技术要点包括养殖池的设计和建造、日常管理等方面。养殖池内要投入龟鱼喜欢吃的水生植物,并相互搭配。同时,要定时、适量补充投食,保持水质清洁,适时补充鲜活鱼虾类,以确保龟儿的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