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黄秋葵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成为致富新途径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种名为黄秋葵的农作物正悄然兴起,它不仅丰富了餐桌,更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径。

黄秋葵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成为致富新途径

黄秋葵产业的崛起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黄秋葵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高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农业产业的新宠。

经济效益分析

种植面积 带动农户数量 年产值
2017年:3306亩 810户 未知
2020年:12000亩 3800户 预计9亿元

农民增收的实例

在山东某食品厂,冯长彬的故事就是黄秋葵产业助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我是3月份种上的,它生长很快,6月份开始采摘,每天摘,到了十月份,还能够继续收获。”冯长彬笑着说道。

“还可以吧!”他接着说,“一亩地能生产5、6千斤,一斤能卖一块三,是种植小麦玉米的5倍。销路呢,山东一食品厂给俺签了订单,俺种的黄秋葵采摘下来就直接被他们收购走了。”

产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黄秋葵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模式,例如“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链接了产业链上下游。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来说,黄秋葵产业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意盎然,冯长彬的农田里一片生机。3月播种,6月便迎来第一批收获,冯长彬对黄秋葵的生长速度赞不绝口:“它就像个勤劳的园丁,每天都在努力开花结果。”

“冯大哥,你这黄秋葵长得真好,能持续采摘到什么时候?”记者好奇地问。

黄秋葵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成为致富新途径

冯长彬笑着回答:“只要天气好,基本上能从6月持续到10月,每天都能采摘,收入挺可观的。”

在冯长彬的带领下,村里的农户也开始尝试种植黄秋葵。李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她试种了两亩黄秋葵,如今每个月的收益已经超过4000元。她兴奋地说:“没想到黄秋葵这么赚钱,真是让我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从2017年的3306亩,到2020年的12000亩,某公司在黄秋葵产业上的发展势头迅猛。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黄秋葵产业在各地蓬勃发展。在三亚,黄秋葵种植面积已近1.5万亩,预计产值将达到9亿元。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将继续做好市场引导和产销对接,推动黄秋葵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在馆陶县后胡堡村,黄秋葵种植面积达200亩,亩产量约5000斤。按照市场批发价,预计亩产收入可达1.3万元。郭江鹏摄的图片中,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黄秋葵,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黄秋葵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社向种植户发放5月份收益款共计1580万元,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吉跃文是响水镇什龙村委会毛瑞二村农户,种植黄秋葵已有四年,他感慨地说:“黄秋葵真是我们的‘摇钱树’!”

原平市永康农林专业合作社社长郭爱琴表示,黄秋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合作社从2011年开始种植黄秋葵,如今已流转土地168亩,亩产可达到3000斤,每斤市场价4到14元。

秀地生物公司的黄秋葵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多亩,种子销往各地,辐射全国的种植面积达几万亩,鲜果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周献中表示,公司致力于将黄秋葵及其系列产品打造成农民增收、消费者欢迎的大产业。

为了提高三亚黄秋葵的知名度,助力产业发展,三亚通过打造“天涯秋葵”公用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郭江鹏摄的图片中,三亚农户种植的黄秋葵长势喜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亮点。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港海农业公司紧紧围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条主线,通过“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标准化”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组织农民以黄秋葵产业为抓手,实现增收致富。

杨伟宇表示,保亭种植的黄秋葵品质好、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保亭地区的一门优势产业。企业也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共同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