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重庆武隆陈明亿在稻田里养泥鳅,探索农业多元化增收新途径

在重庆市武隆区,一位名叫陈明亿的年轻人,正在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在稻田里养起了泥鳅,探索着农业增收的新路径。

重庆武隆陈明亿在稻田里养泥鳅,探索农业多元化增收新途径

陈明亿:稻田里的新尝试

挑战与机遇并存

稻田养泥鳅并非易事,陈明亿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技术到市场,每一步都需要他谨慎思考。

“你看,你看,你看这里,只要把稻草翻开就全都是泥鳅。”陈明亿指着稻田说,“在当时,流转一亩地只需要三四百元,我每亩地多拿两百元钱,本以为自己会很容易就流转到土地,然而事实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

探索与创新

“我算了个账一亩地要是能够有一千块钱的利润,一千块钱的利润,一百亩的话我也一年有个十来万块钱,我就觉得真的好轻松。”陈明亿说。

成果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陈明亿的稻田养泥鳅项目逐渐取得了成效。他的泥鳅不仅在当地市场上供不应求,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我们全区在九月份都是推迟开学,乡镇的主要工作,县城的主要工作,就是用车子一车一车地给老百姓送水,给居民送水,就是干旱到,干旱到这种地步。”陈明亿说。

陈明亿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每个人每天都会吃饭,所以说一定会用上,所以说我觉得选择这个行业的话可能是一个,可以持续长久地去发展。”陈明亿说。

年份 稻田面积 泥鳅产量 收入
2012年 80亩 1000斤 2万元
2013年 500亩 2000斤 10万元
2014年 1000亩 4000斤 20万元
2015年 1500亩 6000斤 30万元

同期:

重庆武隆陈明亿在稻田里养泥鳅,探索农业多元化增收新途径

记者:看这里,揭开稻草,泥鳅就在下面。

陈明亿,男,汉族,1987年8月5日出生在重庆市武隆区凤来乡高寿村,现任重庆市武隆区电商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隆区比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陈明亿的故事,始于一片稻田,这里不仅种出了大米,更养出了他的另一种财富。游客们踏入这片收割后的稻田,对陈明亿稻田里的秘密充满好奇,而陈明亿自己,对于今年的收成,也充满了未知。

随着稻田水位逐渐下降,陈明亿焦急万分,四处寻求解决办法。原本赚钱的项目被迫暂停,周围人的不解让他倍感压力。面对干旱,原本只有30厘米水深的梯田,泥鳅苗的生存状况堪忧。

记者:都钻进去了。

村民:担心他跑了,不付流转费,也是个麻烦。

陈明亿:农民对价格很关心,我理解,所以我提高了一些价格,一亩地六百元。

陈明亿:泥鳅都往田背阴凉、水少的地方钻,干旱时钻得越深,挖出来时发现很多泥鳅都死了,还有一些在拼命往地下钻。

村民们不理解的眼光,让陈明亿倍感压力。他原本计划通过流转土地,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陈明亿本在城里开电脑店,收入可观,却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创业。他说:“我从农村出来,一直想回农村去。”

2012年4月,陈明亿回到凤来乡,准备流转土地种水稻。然而,流转过程并不顺利,村民们对他的计划持怀疑态度。

陈明亿:大水把泥鳅都冲跑了,到处都是泥鳅。

陈明亿开始放水清塘,准备迎接新的一季水稻。

第二天,陈明亿用网捕捞泥鳅,结果不尽人意,每网只有几斤,远低于预期。

记者:那你家人同意吗?

陈明亿:正常直线距离很近,但在山区,渠道弯曲,高低不平,工作量大,成本高。

陈明亿的老家凤来乡是重庆市武隆区种植水稻最多的乡镇,有“西部粮仓”之称。陈明亿看中家乡的大米,却没有自己的品牌,价格上没有优势,于是决定尝试用自己的能力靠水稻赚钱。

为了保证泥鳅的品质,陈明亿每年只投入20多斤泥鳅改良品种,其余依靠田里泥鳅自行繁殖,每年能捕捞多少泥鳅,他心里也没底。

见游客们捞了半天,捞上来的泥鳅很少,陈明亿的心又悬了起来。等游客走后,他迫不及待地下了地笼网捕捞泥鳅。

没想到,专家还没来,灾难却先来了。

陈明亿的稻田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态种养,稻米口感好,成本高,他认为自己的稻米应该价格稍贵。但问了一圈,没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水稻。陈明亿一气之下不肯再卖给经销商,把所有的稻子都背回了家。

连续的干旱差点让陈明亿的创业梦想破碎,武隆区农委负责人得知后,来到他的基地现场办公,连夜帮他修了一条水渠。

陈明亿:好,你看,所有的游客到了景区游玩之后就会回到我们的停车场,然后进入我们的O2O体验馆,体验馆是所有游客的必经之路。

游客们手里拿着的工具叫做鱼笼,是专门为今天的活动准备的,那么,大家能不能找到陈明亿藏在稻田里的财富呢?

陈明亿: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也来帮我干活,他就无法下田,就根本没办法下田,他也来帮我干活。所有流转土地给我的农户,每家都有一个名额,你就必须得用我,你不用我的话我的土地就不流转给你,本身是签了合同流转给我了的。

陈明亿:每次回来我都很怕见到村民,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都很怕,就会躲着他们。

陈明亿:大家你传我,我传你,都传得非常开。就是说,年轻小伙子回来养泥鳅,他养得特别好,你看他的泥鳅还会长脚,一般泥鳅都是在水里面,他的跑过田坎,还会从稻田里面跳到河沟里面去养,在河沟里面肯定会长得比较大。

用稻草捕捞泥鳅的方式虽然原始,但非常有效。

除了地笼网以外,陈明亿还往田里放了很多稻草,这些稻草也能帮助他捕捞泥鳅。

2012年,陈明亿的泥鳅一共只收上来了一千多斤,卖了两万多元,连本钱都没有收回来。水稻每亩只收上来500多斤,是别人收成的一半。当时水稻的收购价是1.2元一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卖,每亩土地的收入比流转土地的钱还少。

但即使如此,陈明亿也没有打消积极性,他反而觉得,回到家乡来创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013年,陈明亿又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稻子养泥鳅。他请来重庆市农科院的专家来帮助他解决技术问题,这一年,他的水稻和泥鳅都长势很好,他已经开始畅想丰收的情景。

80亩地正常情况下8000元就能搞定的插秧,他却花了2万多元,本来以为农业很容易做的陈明亿一开始就不太顺利。尽管是这样,陈明亿却有着自己的创业计划。

员工: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设计了这么多包装,前期团队也拓展了很多渠道,砍掉了我们就什么都没了。

可为。▲陈明亿和“土坎苕粉”员工们在一起

情怀故土,打造稻田创业计划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陈明亿亦然。从武隆当地一所职业高中毕业后,陈明亿先是外出务工,2007年回到县城,在城区开了一家电脑耗材店,做起了提供办公设备解决方案的生意。

因为吃的是“技术饭”,夫妻俩收入虽不富足,但陈明亿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大胆的想法。

2007年,原本在重庆市打工的陈明亿拿着所有的积蓄回到武隆区开了一家电脑及其配件的专卖店,每年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还在市区买了房,把母亲也接过来住。也就是在这一年,陈明亿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尽管每亩地多出了200元钱,但是村民们根本不买账,陈明亿只好向驻村干部求助,开了3次动员会,才总算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表彰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决定》,我区创业青年陈明亿 荣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早在2017年陈明亿获得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3年陈明亿创立重庆亿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稻、鳅、渔立体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企业,打造“凤来谷”“鳅田稻”大米品牌,通过基地示...

见自己的泥鳅这么受欢迎,陈明亿也开了一家火锅店,专门让顾客品尝自己的泥鳅。同时,陈明亿的大米也十分畅销,他认为米的需求量很大,就建立了一家公司,除了自己的鳅田稻以外,还销售本地不同品质的其他种类的大米,他的销售范围覆盖了6000多亩水稻田,一年之内,他的大米企业就在当地形成了规模。

毛明自己是饭店厨师,在他去过陈明亿的养殖基地以后,做出了先带些泥鳅回去试试的决定。没想到,泥鳅十分受欢迎,在餐饮协会的推广下,陈明亿的泥鳅很快就供不应求。

武隆区风景秀美,是有名的旅游地,几个著名景点内还曾是很多部电影的拍摄外景地,游客很多,对土特产也很感兴趣。陈明亿觉得这是个商机,于是,他把除了泥鳅和鳅田稻以外的生意统统停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建立一个武隆区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上,这个平台专门用来销售武隆区特色农产品。

这个时候,陈明亿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当地的工商联主席刘培。

这些游客都是受到陈明亿邀请来玩的,陈明亿经常在周末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他宣传和销售泥鳅的重要手段。活动结束后,有很多游客当场把泥鳅买了下来。

然而,投下泥鳅苗刚刚一个月,气温却开始慢慢升高,每天都是艳阳高照。

陈明亿把电商平台的线下体验店设在景区,游客出入景区都要经过他的体验店,通过这种方式,陈明亿把全区有特色的农产品都聚集起来,在2016年卖出了7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一百多户农户一起致富,陈明亿的梦想还在继续。

这次,捕捞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陈明亿:它全部是在,我把稻草全部扯出来你就会看到很多。

从发展“鳅田稻”成为创业明星,到生产“土坎苕粉”救活濒临倒闭的公司,8年的探索和发展,陈明亿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助推群众脱贫增收之路,走出了一条农工商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也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的品牌营销之路....而陈明亿自认为能赚钱的泥鳅,最终也因技术问题和遭遇洪灾,70万尾苗子所剩无几。4月15日,武隆区隆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趁着天气晴好,公司负责人陈明亿...

这里的山上有大片的梯田,而在这片梯田里,除了水稻,还有另外一种东西。

陈明亿:我信心满满地开始跟大家说这个事情,就说我要做什么,说着说着大家就,村民就走了,都不跟我打招呼就,他们就

陈明亿之前已经把他的大米生意做得很大,除了自己的鳅田稻,他还收来其他几种米,按照质量分成等级销售。每年能销售出一千吨大米,市场覆盖了整个武隆区。但是,陈明亿突然决定,要把除了鳅田稻以外的米全部停止销售,这让负责销售这部分大米的员工无法接受。

陈明亿认为,要想赚钱,就要与其他人不同,他从电视上看到在稻田里养泥鳅的模式,于是,2012年6月底,陈明亿花了7万多元钱,买了两千多万尾泥鳅苗下放到稻田里。

陈明亿:当时挖开看的时候,看到一堆在田地里面肯定是非常心疼,非常心疼,然后也觉得,一个是觉得从前期花这么多心思,看到的时候肯定也非常心疼,然后肯定也有点失落。

陈明亿:讲我自己的一些思路的时候,说出来,所有的员工,大家都是一言不发,然后问他们觉得怎么样,让大家谈谈各自的想法,所有的员工都没发言,都在那里沉默。

终于,一名游客有了新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