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鹧鸪养殖,关键在于科学饲养

一、鹧鸪养殖概述

鹧鸪,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禽类,近年来在我国养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然而,要想在鹧鸪养殖行业站稳脚跟,关键在于科学饲养,确保种鹧鸪健康繁衍。

鹧鸪养殖,关键在于科学饲养

1. 种鸪选择

选择种鸪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种鸪应具备以下特点:体型匀称、羽毛光亮、精神饱满、产蛋率高等。具体选择时,可参考以下指标:

指标 描述
体重 成年公鸪约1.5公斤,母鸪约1.3公斤
年产蛋量 可达80枚以上
受精率 达85%以上
孵化率 可达90%

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鹧鸪养殖的关键环节,

  1. 合理控制公母比例,以1:4—5为宜,降低公鸪相互争斗,提高种蛋受精率。
  2. 光照控制:母鸪性成熟约180天,公鸪约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
  3. 饲料要求:产蛋鸪饲料营养应全面,代谢能每千克1.15—1.17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8%,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4. 饲养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新鲜,产蛋期间不滥用药物,以免影响产蛋。
  5.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鹧鸪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的应激刺激。

3. 防疫措施

  • 场址选择: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
  • 鹧鸪舍设计、建筑及布局:合理规划,便于饲养管理。
  • 科学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培育健康的种用鹧鸪群。
  • 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 免疫接种:适时有计划的免疫接种,确保鹧鸪群体健康。
  • 笼舍和场地选择:根据饲养规模,可采用箱式加小运动场和舍式加大运动场。
  • 育雏管理:注意观察雏鸪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 饮水:雏鸪如超过36小时未喂水,会影响健康甚至死亡。

在我国的特种养殖领域,鹧鸪养殖因其独特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正逐渐受到养殖户的青睐。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深入解析鹧鸪养殖的科学繁衍之道。

案例一:合理配置公母比例,提高产蛋率

在鹧鸪养殖中,公母比例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采用公母比例1:4—5的配置,有效激发了公母鹧鸪的生殖潜能,同时减少了公鹧鸪间的争斗,使得种蛋受精率和破损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鹧鸪养殖,关键在于科学饲养

案例二:精准光照控制,助力鹧鸪健康成长

光照是鹧鸪性成熟和产蛋的关键因素。某养殖户通过控制光照时间,使母鹧鸪在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鹧鸪则提前一个月。在母鹧鸪开产前3周,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而公鹧鸪则比母鹧鸪提前两周增光。通过科学的光照控制,不仅提高了鹧鸪的产蛋率,还保证了鹧鸪的健康成长。

饲料的营养均衡对鹧鸪的高产至关重要。某养殖场采用玉米粉、小麦粉、豆饼、鱼粉等原料,科学配比,确保了鹧鸪饲料的营养全面。同时,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让鹧鸪自由采食,为鹧鸪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某养殖户通过科学饲养,降低了鹧鸪养殖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他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场、引进优质种苗、科学配比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鹧鸪养殖的高产、高效。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鹧鸪养殖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繁衍之道。只要养殖户们能够认真研究,精心操作,就一定能够在鹧鸪养殖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