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温室栽培技术,探讨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措施
无花果,这颗来自亚热带的“圣果”,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感和药用价值,在我国逐渐受到喜爱。温室栽培技术,使得这颗果实在北京这样的寒冷地区也能茁壮成长,果实成熟期提前,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
一、无花果温室栽培的优势
温室栽培无花果,可以有效避开冬季低温等不利因素,使得无花果在北京地区得以栽培。此外,温室栽培还能提前果实成熟期,一般可提前1~2个月。
1. 肥水管理
生长初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旱时及时灌溉,雨后涝时排水。5月中旬,当无花果枝条长到20厘米左右时,进行叶面肥的喷施工作,每10 ~ 15天一次。8月份喷磷酸二氢钾3 ~ 4次。6月初,尿素用量100克。7月, 施用。在生育后期,控制氮肥和灌溉,多施磷和钾,促进枝条成熟,促进果实发育。
2. 繁殖和栽植
无花果枝条极易生根,繁殖苗木时扦插、压条和分株等方法都可应用。生产上大量繁殖苗木都用扦插法,成活率极高。长江流域应用硬枝扦插在3月中下旬进行,凡节间短枝粗在1厘米15厘米。
无花果对土壤适应性特强,但最适宜的为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偏碱性的沙壤钙质土。根系较发达,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叶片较大,蒸发水分多,需水量较大。一般在秋季施月巴后浇1次大水,催芽期浇2次薄水,7-9月花芽分化和果实成熟期需水量较多,7-10d浇水1次,但灌水不宜过多,以浸透根系层为度。
无花果枝叶茂盛,生长量大,结果多,对氮、磷、钾、钙等月巴需要多。在新梢生长的3月中旬,花芽分化的5月,果实成熟的7月中旬按表1施肥。11月中旬,开沟深50cm、宽30cm,每666.7m2施腐熟农家肥4000kg,同时加入过磷酸钙150kg和硝酸钾10kg。
冬季定植的无花果苗,已经通过休眠,可以直接进行升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白天升温时湿度会相对下降,要进行人工喷水。当地表15cm土层温度在10℃以上时,无花果根系开始活动,1月初开始萌芽,将专用套袋摘掉,浇大水1次。
三、案例分析
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梓庄示范园。北京年平均气温11.9℃,1月平均气温-4.7℃,极端低温-18℃,无霜期180-200d,降水量600-700mm。试验温室长75m,跨度7.5m,脊高3.3m,后墙高2m,墙体厚0.6m,砖混结构,钢筋拱架,种植面积442m2。土壤为轻粘土,土层深厚,pH值8.2,有机质含量2.2%。
无花果品种为麦司依陶芬,原产于美国加州。该品种树势中庸,枝条软,易开张,树冠小,枝条多,单性结实,不用配置授粉树。休眠期的需冷量为80-200h。于2002年12月1日定植,共定植82株,成活78株,2003年产量156kg,实现了当年栽培当年见果的栽培目标。
刚才聊了无花果温室栽培技术,探讨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措施。,现在聊聊无花果温室高效栽培策略解析。
在某小区院子里,一棵无花果树去年结果丰富,果实又大又多,吸引了众多采摘者。通过全套栽培技术,无花果树易于繁殖,产量高,且一年可结果多次。不过,无花果耐涝性较差,若排水不畅,可能会导致整株死亡。因此,在成熟期,要特别注意排水问题。
在温室中定植无花果时,按南北行定植,行距1.8米,共41行;每行2株,株距3米。沿行向挖宽50厘米、深60厘米、长5米的定植沟,施入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与土壤搅拌均匀,回填至沟深的4/5,踩实,浇水,覆一层表土。
花芽分化期,追施磷酸二铵、硝酸钾、硝酸钙肥;9月中旬追施尿素、硝酸钾促进新梢生长。果期采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有机肥进行叶面追肥,提高果实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