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与水芹种植,每亩增收超万元
在湖北天门市的田野上,一场农业革新的浪潮正在悄然兴起。这里的农民们不再只是传统的种植水稻,而是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每一亩土地都实现了增收翻番。这背后,正是虾稻共作与水芹种植这一农业新模式带来的变革。
虾稻共作:田间的和谐共生
虾稻共作,顾名思义,是将虾和水稻的种植相结合。在这个模式下,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而稻田则为龙虾提供饵料、遮阴和避害的环境。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田的产量,还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年份 | 亩产龙虾 | 亩产水稻 |
---|---|---|
2019年 | 150 | 800 |
2020年 | 200 | 900 |
水芹种植:额外收益的来源
除了虾稻共作,水芹的种植也为农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在天门市沉湖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虾稻田里,水芹种苗水嫩青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每年10月,农民们将水芹种苗移栽到稻田中,次年2月至3月收割,亩收入可达1万元。
水芹的种植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有多重效益。割后的水芹梗茎可以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食料,节约了养殖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小龙虾的口感。此外,水芹的根系还能净化水质,为小龙虾创造一个更优的生长环境。
农业新模式的影响力
虾稻共作与水芹种植的农业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模式在湖北天门市得到了广泛推广,许多农民纷纷效仿,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仅在天门市,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虾稻共作,亩产平均可以达到1400-1500斤,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这一成果,让贺家贵等农民的年收入超过了26万元。
虾稻共作与水芹种植,每亩增收超万元,农业新模式引关注。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虾稻共作水芹种,亩收万元新农潮。
实践案例:从6亩到20亩,增收20多万元
董孝德,一位敢于创新的农民,他在2018年开始尝试“小龙虾+水芹+水稻”的综合种养模式。起初,他在6亩田地进行试验,结果比传统的虾稻共作模式多收入6万多元。2019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至20亩,增收达到了20多万元。
水芹的种植给这一模式带来了额外的收益。每年10月,当小龙虾进入洞穴准备越冬时,董孝德便开始在虾稻田中种植水芹。次年2月至3月,水芹收割,接着灌水让小龙虾食用水芹的梗茎,5月底至6月初再栽插水稻。这种轮作方式,使得一亩田能实现小龙虾、水稻、水芹的三项收益。
未来展望:扩大种植面积,探索更多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