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霜霉病是一种危害莴苣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作者:花田诗客•更新时间:8小时前•阅读2
一、莴苣霜霉病概述
莴苣霜霉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莴苣的叶片和茎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严重影响莴苣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 | 描述 |
---|---|
苗期症状 | 幼苗变黄、枯死 |
成株期症状 | 叶片产生淡黄色病斑,逐步 ,潮湿时叶片病部背面产生白色霉层 |
严重症状 | 叶片病斑变褐,多个病斑连结成片,使全叶发黄干枯死亡,甚至系统侵染茎部 |
莴苣霜霉病主要由莴苣盘梗霉菌Bremialactucae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19℃,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15~17℃,相对湿度90%以上。
1. 加强管理
- 合理密植,合理肥水,增强田间通风透光
- 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
- 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 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2. 茬口轮作
重发病地块提倡与禾本科作物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防治2~3次。
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莴笋霜霉病的发病特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斑点,随后斑点扩大,呈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部背面会出现白色霉层。潮湿环境下,这种病害尤为严重,往往导致大片叶片枯死。
为了有效防治莴笋霜霉病,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李先生是一位莴笋种植户,他的莴笋田曾遭受严重霜霉病侵袭。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李先生的莴笋田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具体做法是:他加强了田间管理,确保田间通风透光;他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了病菌来源;最后,他选择了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有效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
随着莴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莴笋霜霉病的防治问题愈发重要。未来,应加强莴笋霜霉病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以确保莴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